第18部分 (第1/4页)

双方争夺得非常激烈,尽管美军伤忙惨重,但红军却在这里止住了前进的脚步。

西路,高加索方面军遇到的抵抗最为激烈,美国陆军第200步兵师虽然是新组建的,但他们却顽强地固守每一寸阵地,因为他们身后就是著名的莱利堡(FortRiley,美国本土大型军事基地之一)。

直到上午8时,高加索方面军才攻陷小城阿比利恩(Abilene),推进了不到40公里。

索恩?卡维利将军此时才发现自己建立的宽正面、大纵深的防御体系根本不能阻挡红军可怕的全面攻势,因为地域的宽广而兵力的不足导致了美军防线十分薄弱。

而且最致命的是,美国人手上已经没有可用的预备队了。在接听了负责堪萨斯城和圣路易斯方两地防守的指挥官詹姆斯将军的报告后,卡维利直接给总统打了电话。

现在看来两地不仅很难守住,芝加哥——自由世界里的临时首都也危如累卵了。

“先生,虽然我军将士奋勇杀敌,但形势依然很不利。”性格直率的卡维利在电话里显得有些沉重,一个将军最大的不幸也许就是向国家元首报告失败的消息。

“俄国人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且制空权也没有在我们这边。虽然我感到非常惭愧,但我还是得向你报告,堪萨斯城和圣路易斯很有可能不日就将落入********手里。”

昨天布隆伯格将军还满口胜利,今天堪萨斯和圣路易斯就完蛋在即。

“索恩,我是不会再次撤退的。”杜根坚定地说,“告诉前线的将士们,全力守住阵地,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总统也在竭尽全力抵抗入侵。”

“可是先生,我觉得前天莫多克总理的建议…”

“索恩,你是很了解我的。”总统打断了卡维利的话,“我宁愿光荣地战死在我的国家,也不愿意耻辱地流亡他国。”

就在前天,加拿大总理莫多克给杜根打了一通电话,表示如果形势危急之时可以把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暂时搬到较为安全的加拿大境内。总统没有答应,但跟总理说会在峰会上与他商量美国向加拿大的某些方面的战略转移。

“恪尽我们各自应尽的职守吧,将军。”

既然如此,卡维利也只好坚定地回答:“是,总统先生!”

不过,哈罗德?托马斯?杜根毕竟也是个政客,形势也由不得他。

第二十三节 一线生机

就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红军的百万雄师对美**队发起了锐不可当的进攻之前,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红军却已陷入了绝境。

第113坦克师居然不能突破仅有一个空降团的防守的牛津。

美军第600团的士兵异常英勇,趁着苏军坦克缺乏足够的步兵掩护,隐蔽接敌,抵近射击,将红军坦克一辆接一辆地炸上天。

牛津东面的苏军第33集团军命运更糟,被赶上来的国民警卫队第4装甲师团团围住,实际上现在这个所谓的集团军不过千人,主要是司令部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及其警卫团。

雅可夫?阿布拉莫维奇?梁赞斯基少将现在无计可施,手下的第113坦克师已经损耗过半,燃油与弹葯也消耗得很厉害。而且形势十分严峻。几个主要指挥官和参谋在师长的指挥坦克前围成一圈,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此时是26日21时30分,整整两个小时,红军坦克就是攻不进牛津,还被击毁了五十辆坦克。

“第33集团军已经被包围了。”梁赞斯基用低沉的语调说,微弱的月光下,这位英勇的将军满脸倦色。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救他们出来。”师政委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留科申丘克少将坚定地告诉同僚。

“估计我们自己也被包围了。”梁赞斯基的语调还是十分低沉。坦克部队无疑陷入了绝境,白白地在这里耗上两个多钟头。不说即将殆尽的燃料和弹葯,美国人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他们进行包抄。

“我们必须马上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参谋长赫里斯季安?费奥多罗维奇?里姆斯基大校焦急地说,“同志们,我们已经浪费了两个小时,开势却是越来越危急了。”

“我们必须救出33集团军!”留科申丘克政委大声强调。

“政委同志,您没看到维拉迪米尔大将同志的电报吗?”里姆斯基也大声反问,“英勇的红军第113坦克师全体将士,监于形势的复杂与多变,现在赋予你们自由行动权利,一切行动由你们自行决断。”参谋长把维拉迪米尔的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