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由世界的心脏,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动机。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曼哈顿的中南部。”阿尔图尔?布拉莫维奇?戈尔什科夫海军大将在悬挂着的巨幅地图上挥舞着教鞭向眼前的同志说明当前纽约的战局。

“我们已经掌握了第42街,刚好在林肯隧道到皇后区-市中心隧道一线。周围的情况是,泽西城的战斗已经平静下来,我们基本上控制了这一地区。布鲁克林区也基本全部掌握在我们手中。”

实际上,在战前的谋划当中,罗曼诺夫就把攻占纽约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位美国人一手培养起来的苏联领袖深知纽约对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重要性。

纽约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他的繁华更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攻占纽约,不仅可以沉重打击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抵抗意志,还可以大大震动世界金融市场乃至经济发展。当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落入红色苏维埃联盟手中时,西方世界此时的神情恐怕并非“恐慌”一词所能概括。

但在如何进攻纽约的问题上,苏联最高统帅部可谓绞尽脑汁。相比于美国南方,有墨西哥作为战略进攻的跳板,可以轻易发动大规模的闪击战,可是纽约却不行。陆军的思维在这根本行不通,只能依靠海军来达到目的。

海军委员戈尔什科夫大将提出了一个方案,即“日出”行动——寓意为象征红色苏维埃的太阳将从纽约东面的海平面升起并照耀纽约,也暗示了进攻纽约将从海上展开。“日出”行动虽然有抄袭前人之嫌,但还是行之有效:大批苏联海军陆战队伪装隐蔽在进入纽约的苏联商船里,后续部队和支援舰队则借以派往墨西哥维和以及参与北约举行的演习为名,大摇大摆地游弋在纽约对开的公海上。战争一打响,苏联商船里海军陆战队凶相毕露,迅速上岸闪电般地夺取各个重要港口设施,同时外海的舰队和部队也迅速开进纽约湾和哈德逊河,利用前锋部队夺下的码头向岸上输送大批部队和物资。

初期,面对不知所措的美国人,苏联海军陆战队进展十分顺利,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象征资本主义世界财富与奢华的曼哈顿岛南部,包括华尔街、帝国大厦甚至联合国总部都落入了苏联人的手中,红色海军的战士一度还攻进了中央公园。曼哈顿西南边的泽西城(JerseyCity)和东南边的布鲁克林(Brooklyn)也很快就被插满了红旗。

但罗曼诺夫在紧要关头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错误,顺利的进攻使这位自信过头的苏联统帅误以为美国人会乖乖地放弃纽约,于是命令戈尔什么科夫大将把大批部队抽调出来,去进攻波士顿和南部的墨西哥湾。

然而就在这时候,杜根总统紧急调遣了两个王牌的空降师第86和第101空降师,迅速机降纽约,并集结了周边的陆军和国民警卫队对苏联人发起反攻。

自大与盲目的苏联海军陆战队被突如其来的凶猛反扑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向海边撤退。急转直下的形势迫使罗曼诺夫不得不对纽约重新大量增兵。战斗开始陷入激烈的拉锯战,从西南的泽西城到东南的王后区(Queens常译为昆西区或昆斯区),双方你来我往拼死搏斗。重型武器也被纷纷投入巷战,因此,高楼林立的街区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

昔日到过纽约的人根本想像不到,熙熙攘攘的大街如今要么死一般沉寂,要么枪声四起、巨炮轰鸣、子弹横飞、瓦砾遍地。

战争进行了四个月了,苏联在纽约的控制线跟早期差不多,但他们已经投入了十万兵力。美国人保住了剩下的街区,包括极具战略意义的肯尼迪国际机场,但也精疲力竭。

最痛苦的莫过于纽约市民,逃离战火的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而且再也见不到曾经极度繁荣的家园——尽管那些早已空无一人玻璃尽碎的摩天大楼依然屹立着;不幸困于战火纷飞的城中的人们则更为悲惨,死亡、疾病、瘟疫和缺粮、断水时时刻刻包围着这些昔日养尊处优的可怜人们,其惨状不言自明。

无论如何,纽约是当前美国唯一还在战斗的城市。战争暴发以来,美国几乎所有城市在美军被打败后便会被宣布为不设防,然后由市政当局——而不是联帮政府——宣布投降,和平接受红军进驻。然而纽约没有这样做,她一直在苦苦地支撑着,承受着意识形态与国家矛盾引发的战争带来的苦楚。

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宣布她为不设防城市,市政当局也从没有表示过投降求和,即使在华盛顿沦陷、总统逃离之后,纽约还在坚持战斗。

也许因为她是自由美利坚乃至资本主义世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