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豢�乩�欠蚪鹂ā�

当费德林率领坦克部队回到利亚夫金卡,当地苏联民众不顾严寒,冒着暴风雪出到街上迎接时,已经是十九日的十三点。从早上便开始的暴风雪突然达到了**,暴风驱赶着密集的雪花,扬起浓密的雪尘,充满了整个西西伯利亚的天地之间。能见度急剧下降,数十米外的便是白茫茫一片混沌。伤兵被冻得嗷嗷大叫,还活着的人也被风雪打得抬不起头,冻得直哆嗦。至于那些在遗留在野外的尸体和残骸,则迅速被大雪封冻。

就在离苏美两军战场四千多公里的东南方,另一个国家的两名军政要员到达了西安一处秘密的地下基地。它对外公开的名称是中国卫星测控中心。靳尚勋上将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里了,乔华却是头一次,因此他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如此大规模的地下工程赞叹不已。

通过层层安全检查后,勤务人员开着电瓶车把他们送到里面的指挥中心,这里有宽尚的指挥控制大厅,成百上千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终端,墙上还有四个巨型显示屏。无数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前忙碌着。

“卫星测控中心不是在地面的吗?”乔部长不解地问。

“上面的大楼主要是辅助作用,这下面才是真正的测控中心。”靳尚勋说,“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把我俩叫来这里?”

“参观一下也不错。”乔华笑了笑说。他们刚刚在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完成了朝鲜任务的报告,就奉命赶到这里,风尘仆仆,有些疲惫。但看到这个充满神秘色彩与尖端科技的测控中心,他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美国打到苏联境内了,看来叫我们来这里肯定是有大事。”

“不要打仗就好了。”靳尚勋冷冷地说。乔华吃惊看了他一眼,但也没说什么。军人不害怕打仗,但也不喜欢打仗。在朝鲜浴血奋战过的乔华也深知这一点。

电瓶车在指挥控制大厅一角的会议室前停了下来,两人下了车走到门前。门外的卫兵检查了两人的证件,确认了身份后,为他们打开了大门。会议室里的椭圆形会议桌前,站着两个人。右边的中年男人面色温润饱满,穿着白大褂,没有扣钮扣,敞开着胸口,露出里面深蓝色的中山装,还有左胸的上衣袋里插着几根五颜六色的笔。左边的那位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身姿仍然挺拔,苍老的眼睛炯炯有神。他戴着棕绿色大檐帽,穿着与靳尚勋身上的棕绿色麦尔登呢一样的陆军常服,但他的小翻领上的镶金边的红色斜角领章上却是各缀着一枚金色国徽,正红边满金底的梯形肩章章上除了雕有国徽图的金色肩章钮,最显眼的莫过于其面板上各绣着一枚国微和银色大五角星;他左胸口的上衣袋边上别着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简章,显示着老人卓越的功勋。

靳尚勋急忙立正敬礼,并大声报告,旁边的乔华也跟着立正行注目礼。

老元帅回礼后便伸出手与两人握手,笑着说:“你们来晚了一步,错过了会议。不过没关系,你们才是主角。”然后他向来人介绍身边的人:“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气象工程师鲁汇明同志。这是乔华同志,你认识的,我们的外交部长。这位是靳尚勋同志。”

相互问候握手后,四人便坐下来。元帅说:“叫你们来这里,是中央的意思,因为你们今后的任务与接下来你们要了解到的事情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与当前的世界形势有紧密联系,特别是眼下美苏两国在西西伯利亚的战斗有重大影响。”

第六十五节 中国的超级武器

听了元帅这么一说,靳尚勋和乔华相互看了一下。

“情况是这样的。”共和国元帅看了看两人的表情,继续说:“我们在西伯利亚进行了大气漏斗实验。从目前得到的结果来看,可以说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

“大气漏斗?”乔华睁大了眼睛问。对于这个名词,他还只是在半年前一份科普杂志上了解到的,不过杂志里也只是讲了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知识。“我们已经能把同温层的空气导入到对流层?”

“准确地说,是利用磁场扩大了自然出现的小型大气漏斗。”鲁汇明工程师说。

一旁的靳尚勋却一言不发,听了这个消息他似乎高兴不起来,脸色凝重。

“鲁工,请你跟他们详细说明一下吧。”元帅对鲁汇明说。

“好的,首长。”鲁汇明起身走到会议室的正面的墙下,拉开幕布,启动投影设备,一幅标有密集的气压等高线的北半球云图被投射到银幕上。然后他开始讲解:“在十月三日,我们的风云四号发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