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针线篓子里放着的是徐玉见上次还未做完的一件小衣裳。

这件小衣裳是用柔软的棉布做的。

棉布对于郡王府这样的人家来说着实是有些拿不出手的,府里的库房里单是刻丝云锦等各种极为名贵的布料都不知道存了多少,但那些料子虽好,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却是远不及棉布舒适的。

因而,不仅是徐玉见,就是府里的绣娘做的小衣裳,在徐玉见的吩咐下都是用棉布做的。

徐玉见一边做着针线,一边与锦年和锦华闲谈。

没做了几针呢,就听到房门一声轻响,先前被徐玉见吩咐着去了安和院的锦玉和锦心先后进了屋。

两人也没急着进来,关上门之后在门口稍稍暖和了一下身子,确定身上再没裹着寒气了,这才走了进来。

第398章

“主子。”锦玉和锦心向徐玉见行礼。

徐玉见抬头看向两人,“母亲那里没什么大碍吧?”

前几日突然降下大雪,安阳郡主没能适应这样骤变的天气染了些风寒,偏生她又不让徐玉见去安和院里探望,唯恐徐玉见挺着大肚子会因为雪天路滑而出什么意外,更怕徐玉见去看她也跟着染上了风寒。

对此,徐玉见既感动,又有些无奈。

她虽然怀了身子,但这几个月以来身子骨一直是极好的,再加上身边还有这么多的丫鬟婆子护着,又哪里能出得了什么意外?

不过,安阳郡主坚持如此,为了叫安阳郡主安心,徐玉见便也只能按下去安和院探望的想法,只让了锦玉和锦心代为问安。

锦玉道:“主子您放心,郡主并无什么大碍,用了药之后已经好多了。”

徐玉见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她才注意到,锦玉和锦心的头上都有些微湿,不仅头上,就是衣裳上也是如此。

“外面还下着雪?”徐玉见问。

锦玉和锦心都点头,“才下了一会儿。”

徐玉见连忙让锦年去取了干的帕子给锦玉和锦心擦头发,“你们也真是的,既然外面下着雪,要出院子也不知道打把伞,这大冷的天儿要是染了风寒可有的你们受的!”

锦玉和锦心谢过了徐玉见,一边拿着帕子擦头发,一边解释道:“回主子,奴婢们出门的时候还未下雪呢,还是从郡主那里出来之后才开始下的,事先也就没带伞,不过婢子们也没淋着什么雪,也是进了屋之后屋里暖和,身上和头上才会微微有些润……”

虽是如此,徐玉见仍吩咐了小丫鬟去替两人煮姜汤。

擦完头发,锦心将手里的帕子放下,突然道了一声:“今年的冬天可真冷……”

今年的冬天……

徐玉见脑中有灵光闪过。

不过,没等她抓住那道灵光,原本的那点念头就已经寻不着痕迹了。

徐玉见倒也没有急着追根溯源,既然已经想到了那里去,总还会再次想起来的。

她点了点头,做完手里这件小衣裳的最后一针,再打了个结,拿了一把剪子将线剪断,一边将做好的小衣裳放远了些仔细看了一遍,一边点点头,“今年的冬天确实冷。”

今年的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比起往年来还要冷了许多。

那……

徐玉见突然想到京城里的那些乞丐。

就算是繁华如京城,也总是会有乞丐的,这些乞丐大多是无家可归的孤儿,还有极少数的一些,则是已经成年了,却偏偏不乐意自己养活自己,只想着好吃懒做的懒汉。

对于乞丐来说,寒冷的冬季无疑是极难过的。

过去的每一年,每到了冬天,京城各府的女眷们就会在几位地位不俗又心善的夫人们的带领之下,在京城各处搭了粥棚,向那些乞丐们施粥。

靠着这些善粥,京城里的那些乞丐才能捱过这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徐玉见经历了八世,若要说善心,从前还真没有多少。

不过,在她有了身孕之后,却也乐意多做善事,哪怕是替她腹中的孩子祈福也是好的。

往年的武定侯府每到了冬天也都会参与施粥,徐玉见想着,今年若是那些夫人再牵头搭粥棚,郡王府也就多舍些银子出去吧。

想来……

安阳郡主也是不会拒绝的。

一手轻轻抚着自己的腹部,徐玉见笑得再温柔不过。

哪怕这祈福一说有些太虚无飘渺了,但哪怕是有一丝丝的可能,为了她的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