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出乎意料的是。这块砖竟然只是块半截的砖头,通体漆黑,质地细密,掂在手上很有份量。

大牙惊讶的张大了嘴,直接从我的手上接了过去,在手上掂量了几下,又递给了柳叶。

我则如法炮制,很快的又把第五道与第六道横线中间的丁砖给抠了出来,就在最后一块砖刚刚被抠出来后,脚下的地面就开始震动起来,本来我们就犹如惊弓之鸟,胆战心惊,一见脚底下都开始晃起来了,也顾不上别的了,撒腿就往门口跑。

还没等我们跑到门口,地面突然又平静了,我心里有些纳闷,就回头张望了几眼,就见中心处卦象的位置竟然升起一根石柱。

石柱也就一米来高,粗细和脸盆差不多大。柱头是只圆雕的神鹊,朝天直立,身子上扬,单只脚踩着地,另一只爪子蜷在身后,拍打着翅膀,好像随时都要腾空而起似的,而背上却放着一只盒子。

我一下了就愣住了,见也没有什么危险了,就又掉回头。屏气凝神的走了回去,走到近前时,轻轻的用匕首挑了挑那只箱子,也没见到有什么机关暗箭,就一伸手,把盒子直接取了下来。

盒子有保龄球大小,大体外观近似于球形的,都是用石条拼叠镶嵌而成的,一根根石条纵横交错,参差不齐,每根石条的粗细都是一模一样,棱角分明,打磨的光滑如镜,石条与石条连接十分紧密,连头发丝都插不进去,一看这工艺绝对是鬼斧神工之作。

这只盒子在我们的手上传了一圈,最后又传到了我的手上,谁都摆弄了一阵,但是谁也没弄明白这东西该如何打开。

我觉得有些眼熟,但是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用手随便的摆弄了几下,石条也不知道是如何连接的,分外牢固。十分结实,根本就没法活动。

大牙见我摆弄了半天,冲我一呲牙:“来亮,这盒子不会是用大理石胶粘的吧?可真挺结实,也沉实,要不咱们切开看看?”

柳叶皱着眉头瞅了瞅大牙:“我看不会,这石盒子不应该是现代的工艺品,哪有什么大理石胶啊!”

我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挨个石条都左右晃了半天,也没见有能动弹的,一时也没了主意。

大牙指着这盒子骂骂咧咧道:“要我看。也备不住是古人闲的无聊,随便整堆石条给粘在一起了,就当成了宝贝。其实有啥可显摆的,换到现在,整点大理石胶一粘不就完事了嘛,说白了,就是那阵子科技不发达,就像当年的一个破自行车都让浦仪乐翻了天一样,时代不一样,快乐也不一样。”

大牙的这种看法,柳叶明显不认同,柳叶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这二十四根石条纵横交错,拼接严密,瞅着就不像是普通的东西,肯定是有方法可以打开,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找到方法而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突然间就想到一件事,一拍大腿,瞪着眼睛盯着柳叶问:“你刚才说什么?多少根?”

柳叶显然不明白我为啥这么激动,愣眉愣眼的看了看我,告诉我是二十四根!

果不其然,真的是二十四根!

我兴奋的直拍大腿,接过这盒子又再次看了看,没错,真是二十四根,我看了看一旁的柳叶和大牙,指着这盒子告诉他们,这盒子我知道是啥名堂了!这盒子的确是根据一种特殊的机关锁设计而成的,机关锁的名字叫“二十四罗汉转心锁”!而这盒子自然也就是“二十四罗汉转心盒”了。

这种盒子是用二十四根石条拼卡而成的,每根石条上的榫铆结构都不一样,需要特殊的顺序才能解开,否则凭外力根本就打不开。

柳叶听我说了半天,有些不太肯定的问我:“胡哥,你说的是鲁班锁吗?”

我点了点头。

鲁班锁也叫孔明锁,亦称六子联方、莫奈何等。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六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这种锁把古代的榫卯结构应用到极致,十分巧妙,都很难拆装。原创为木质结构,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充分反应出了古人的智慧,拿到现在,其中的结构都让人叹为观止,有些汗颜,根本不用一只钉子,只是简单的开几个榫卯,就可以使其牢不可破。

看上去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后来民间按照榫卯结构逐渐触类旁通,又在标准鲁班锁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