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刘封与孟达在上庸会合后,上庸太守申耽率众投降,申耽还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质押在成都,以表示自己对蜀汉的忠信。申耽的举动赢得了刘备的信任,刘备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之职。刘备同时还加封了申耽的弟弟申仪,任命其为建信将军、西城将军。

从申耽投降一事来看,即便刘封不来,孟达也能攻克上庸。刘封的到来,纯粹是一种政治需要。

事实证明,刘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员。尽管他武艺精湛,作战勇敢,但他却不善于和孟达、申耽处理好关系,结果弄得几个人在一起总是不愉快,部队的军心也根本无法稳定。当然,这也可能跟刘封年轻气盛而且又缺乏经验有关。

房陵、上庸攻破不久,关羽也发起了对樊城和襄阳的围攻战。关羽要求刘封、孟达派兵援助,但却遭到了刘封和孟达的拒绝,他们的理由是:刚刚占领的山郡还没有安顿好,若分兵出行,恐怕会造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录1:易中天读不懂诸葛亮(9)

刘封和孟达的理由也是可以成立的。毕竟他二人的关系还未理顺,而申耽、申仪兄弟也居心难测,这里的情况已经够乱的了,哪能有心思去管关羽的事情呢?另外,此二人也不属于关羽管辖,若没有刘备的命令,他们完全可以不去理睬关羽。

荆州丢失以后,刘封、孟达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也便加剧了。而且刘封还找借口夺走了孟达的权力象征——鼓吹。

其实,如果此二人仍然坚持当初的理由,也许谁也不会把关羽败亡这笔账算在他们头上。但后来他们却互相推诿起来。孟达心想,刘备是刘封的养父,到时候肯定会把责任都推到我头上,看来我不能在这里呆下去了。于是他给刘备写了封信,然后就投降了曹丕。

孟达投降曹魏,其容貌才华立刻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欣赏。曹丕任命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还封他为平阳亭侯。与此同时,曹丕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一郡,起名为新都郡,让孟达领新都郡郡守。接下来的事,当然就是用武力得到新都郡了。为了保证进攻顺畅,曹丕派了征南将军夏侯尚和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道杀向刘封。

面对夏侯尚、徐晃、孟达的联合进攻,申仪首先投降,刘封也战败而退走成都。申耽一看无法再战,也只好投降曹魏,根本顾不得自己的妻儿还做着刘备的人质。

逃回成都以后,刘封遭到了刘备的两项指责。一是说他欺负孟达,二是说他不救关羽。其实这两项错误都不能完全怨刘封。统领孟达的部队,原本就是刘备对刘封下达的命令,这样的举措怎能不让孟达感觉委屈?而不救关羽这件事,则是因为此二人不受关羽管辖,他们只负责房陵、上庸战区的防务,加上又没有得到刘备的命令,完全可以不听关羽的调度。

刘封虽然有罪,但罪不当诛。但诸葛亮却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观点:刘封性格太刚猛,未来刘禅恐怕无法驾驭他。这句话一说,刘备便毫不留情地诛死了刘封。

有人说,即使不考虑易世难制的问题,单单凭丢失房陵、上庸、西城三郡这几项,就可以判处刘封的死刑。因为这三个郡的位置对于蜀汉的战略意义极其重要。三郡的丢失,意味着在战略上失掉了由汉中东出、沿沔水而下东击曹魏、威胁孙吴的地理优势。本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三郡固然重要,但三郡的丢失不能完全归罪于刘封。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才是孟达投降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诸葛亮的那句话,才是刘备杀刘封的催化剂。

诸葛亮执法不公案例之五:姑息叛逆

诸葛亮刚开始执政时,正遇上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叛乱。率先造反的是益州大姓雍辏В�巳讼仁巧钡袅饲耙嬷菘ぬ�卣�海�缓罄�米约涸诘钡氐纳����岩嬷菘こ雎舾�斗降乃锶ā�

雍辏�崖也痪茫�仅烈耐醺叨ㄒ卜磁蚜恕=艚幼庞钟写�运担瑺櫊樚�爻p褒也想谋反。山雨欲来风满楼,诸葛亮这下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诸葛亮的部下中,有一个叫常房的益州从事,主张对叛乱者实施严惩。常房听说牂牁太守硃褒要谋反,便把硃褒的主簿抓起来审问。也许是用刑过重,主簿在狱中身亡。硃褒闻听后大怒,竟然起兵攻杀了常房。

杀掉了常房后,硃褒亦然不依不饶,他坚持要揪出常房背后的主谋,其矛头直指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杨洪是诸葛亮的亲信,诸葛亮当然要尽力保护他。为了平息硃褒的怨愤,诸葛亮竟然诛死了常房的几个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