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嗯。”简桢没兴趣跟他讨论国计民生。拿出他的行程表来,“正好我帮你把这次出差时间安排一下吧。”杨树森才明白她所为何来,她哪是会跟他闲话家常的人。

简桢不急不躁,按照行程顺序,一天天、一站站地跟杨树森商量:“30号那天打算上午走还是下午走?”“济南停两天够不够,要不要多住一个晚上?”“那这样,回头我跟杭州的酒店说给你留房到晚上6点,你行程要有变化的话,光把机票改了就行。”

10分钟以后,简桢从杨树森办公室出来,把行程表交给Lucy:“可以订机票和酒店了。”

取暖 (1)

EPF午饭时间只有1个小时,时间却是弹性的,从11点30到3点,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吃,大家有带饭的,有约了一起吃附近的小馆子的,也有像简桢这样不吃的。

她倒不是为了保持身材——也许也有点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办公室干燥、憋气,让人没有胃口。做行政的,每天要跟很多人说废话,常常看合同看得头疼,简桢往往中午喝瓶酸奶了事。

许永纯有时候就埋怨简桢:“成天跟仙女似的,也不吃东西,好不容易中午能有个坐在一起随便说说话的时间,你还老不出现。”其实许永纯也不怎么跟大家出去吃,她觉得不健康也吃不好,一般都自己带饭。

简桢说:“你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又没有爱心饭盒可吃。”许永纯笑她:“什么爱心饭盒,就是头一天的剩菜,你要不嫌弃我给你也带一份。”简桢才赶紧敬谢不敏。

她知道她有些不合群,应该跟同事们打成一片地去吃吃宫保鸡丁水煮鱼,或者下班去钱柜K歌,顺便把晚饭也解决了。但是性格内向的她做了这份絮叨操心的工作也算是阴差阳错,工作中,她已经尽量的对他人热情周全,她觉得有些时候,她有权利选择做她自己。

EPF像大多数美国公司一样,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及对个性的尊重,至少表面上如此。平时员工互相之间不管什么级别都是叫英文名字,讲话也相对随便。当然大家对杨树森还是比较给面子,业务部门的一般都还会称他一声杨总,只有后勤部门这几个负责人仍然叫他SAM。

杨树森的出差,似乎带走了这个星期一波动在每个人心里的震荡和疑惑,看上去一切又回到了以往。

工作上大家基本还是照旧,杨树森一年有半年都在外面出差,日常沟通都靠电话和电子邮件,在不在倒是没什么两样。美国公司还有一点好,就是用人不是特别狠,有点像国企,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都已经提前定好,大家按部就班地照做就是,公司的气氛比较松散随意,同事关系也都处得不错,可以说很多人都是因为贪恋这一点点难得的闲适与温情而留在EPF的。

从杨树森出差以后,大家都自觉地拉长了午餐时间,有时候中午打车跑很远去吃饭。开始Lucy还有点不好意思,只小心地学着简桢,在楼下超市买点什么吃,后来被简桢看出来,她索性拉着Lucy也加入到大众午餐的行列。这样几次以后,简桢忽然觉得,一群人在一起,时间确实容易过一些,一票人商量去哪里吃,怎么去,点什么菜,甚至一起胁迫服务员加送果盘或者给打折卡,从来都不用担心缺乏话题。

大家对简桢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有些暗恋简桢的男同事干脆夸张地说:“Jessie在我们吃得就是好。”做行政的其实都是她这样,坐下就开始强迫性地数人头定标准,点菜讲究荤素搭配,丰俭由人,大家自然是满意的。虽然常常在说笑间,简桢会忽然觉得自己好像离了魂,冷冷的看着另一个自己为一些并不好笑的笑话大笑,甚至亲自贡献一番,但她还是会及时地挥挥手,赶走那个冷眼旁观的自己,继续投入地笑下去。

有时候吃过饭,她会单独再打包一个菜走,带回家作为晚餐,她在门口的小店里买了很多影碟,常常回家洗了手,把菜和米饭在微波炉里叮一下,就捧着在电视前坐到深夜。

许永纯一直叫简桢到家里吃饭。简桢推说有事都谢绝了。她不忍心让许永纯在家也不得安生——为了她来,要收拾屋子,要额外加菜,要顾孩子还要招呼她。她不是许永纯的责任,朋友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却不是用来雪中送炭的,否则,再好的朋友,也会累的。

确实她也有事,她跟美剧有个约会。如果心情很好,她会看《绝望的主妇》;心情一般,就看《丑女贝蒂》;心情差的时候看的是《罗马》——她很迷这部男人戏,可惜的是一场大火烧掉了外景地,这部大制作只拍了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