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蚬っ玫囊涤嗍奔浜托菹⑹奔浼�伲�て诖τ诠ぷ骱蜕�畹慕粽抛刺�T诘鞑橹校�从彻ぷ鹘粽拧⒚挥幸涤嗍奔浜臀奶迳�畹恼�70%,恋爱难、婚姻难。

恋爱难的原因之一是文化水平低、收入低,自然不敢轻易恋爱。调查显示,67%的打工妹都遇到这样的困难,这些年龄都不算小的姐妹,并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谈不起。原因之二是工作紧张、业余时间少没有参加社会交往的机会。因此,她们只好把自己的感情闸门暂时封闭起来。她们的一个普遍感受是:找工作难,但找男朋友比找工作更难。

BOOK。←虹←桥书←吧←

第62节:京城百万打工妹嫁给谁(3)

一位在北京的打工妹对记者说,对她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工作,她己到而立之年,终身大事仍无着落。一直忍受着内心的孤独与人生的困惑,她最爱唱〃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她也曾想过回家乡相亲结婚,但她见识了繁华的首都,家乡的落后与贫穷让她欲进不能、欲摆不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不知该往何方,她对此感到十分焦急与苦脑。她的这种经历是无数打工妹的缩影,她说,我该怎么办!难道要永远在京城孤独下去?

青岛一家名叫康惠达超市的老总发现,来自农村的女员工一旦年满25岁就纷纷辞职不干,其中一些女员工还是受超市重用的骨干,她们辞职后,超市只得重新招人培训,给超市正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他经过调查发现,这些辞职的女员工既不是不想干,也不是嫌工资低,辞职原因只有一个,即回农村老家结婚。因为在农村,她们都是典型的大龄女青年,在农村被人讥讽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这使她们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在青岛没有亲戚朋友,交际圈窄,接触不到合适的异性,找不到对象,回农村老家相亲结婚成为她们唯一的选择。为了让这些大龄打工妹安心工作,这位老总在当地报纸上为她们集体征婚,这在青岛引起很大反响,应征者信件像雪片似飞来,现在这些大龄打工妹大都找到了如意的伴侣,有的己踏入婚礼的殿堂,她们工作起来也就更安心和努力呢。

央视〃半边天〃栏目的主持人张越曾采访了一位在京打工的24岁河南女孩,北京(户口)女孩初婚年龄为26岁,按理说她24岁也不算大,但在她家乡,当地女孩19、20岁就出嫁,像她这种年龄的女孩全部都当了妈妈,有的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家乡人眼中,她己成为一个丢人现眼,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这使这位24岁河南女孩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家长的逼迫下,她被迫回老家相亲结婚,然而她的思想观念与愚味落后的农村格格不入,连入厕方式也很不习惯。她看家乡人不顺眼,家乡人看她也不顺眼,视她为另类,在张越采访时,她痛苦得泪流满面。

◇欢◇迎◇访◇问◇BOOK。◇

第63节:回家乡结婚是场大灾难(1)

(五) 回家乡结婚是场大灾难

在京城和其它大城市,类似这位河南大龄打工妹的应该为数不少,她们中的多数人最终只能像这位河南女孩那样,被迫回家乡相亲结婚,这不仅使己接受城市文明她们感到难以适应,身心倍受催残,而且重蹈父辈小范围通婚模式,一般会嫁给一个本村、本乡的男人。而打工仔即男性青年民工同样在城市没有与外地打工妹相识交流的机会,都是挣了些钱,学了些本事就〃衣锦还乡〃,回家乡找一个本地的女孩相亲结婚,从优生的角度来讲这简直是场大灾难。

据我国社会学学者高彩芹等同志对我国六省市农村1441户农民家庭的调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通婚圈方圆不超过25公里,其中有85%的农民通婚不出县,57%的农民通婚不出乡镇,30%的农民通婚不出村。据对黑龙江富锦市的调查表明,这里的农民同乡、同村通婚的比例高于全国农村抽样调查的平均值,而其痴、呆、傻和智力低下者的人数比例也高于其它地区,这个县痴呆傻户竟达1771户。

据浙江省王军红等同志的调查,浙江富阳县31个乡1991年结婚的1722对农村夫妇中,其中在本乡范围内通婚的占73%,在本村范围内通婚的占56%。

河南邓州市彭桥乡民政办公室抽查了该乡五年中结婚的200对夫妻的通婚圈距离,同乡、同村或同组通婚者高达73%,平均距离四公里;同省不同市(县)和异省间通婚的仅占9。5%。

常跑农村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到一个几十户的小村,还是到一个人口较多的大村,都能看到一些智力低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