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部分 (第1/4页)

王洪连连称是,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隐隐又觉得有些不舒服。今天上午的会议,是吴言法参加政府的省长碰头会,是什么事情这么重要?

作为书记秘书,王洪最近一段时间,面临的最敏感问题就是华东省长可能更换的问题。王洪和吴言法不同,他在华东已经工作很多年了,认识的人不在少数。

最近这段时间,有很多人找王洪旁敲侧击,目的就是想探一点内幕消息出来,就是想通过王洪弄清吴言法心中的想法。这些人中,甚至包括最近在华东被传得很火的年骏国。

年骏国是政府的常务副省长,相对来说王洪对其不是很熟悉,但是那天常委碰头会前,年骏国恰好有一个和王洪单独相处的机会,年骏国问他,最近吴书记对政府工作哪些方面还不太满意。

王洪当时没有意识到年骏国的意图,他回答说是书记对政府工作很满意,年骏国当时就半开玩笑的道:“哎呀,我说你这个小王秘书啊!你可不能说客气话宽我们的心,总理视察都对我们提出了那么多意见,书记怎么可能什么都满意呢?”

王洪当时愣了一下,半天才反应过来,合着他说吴书记对政府工作满意还犯了年骏国的忌讳,听年骏国的这口气,怎么好像是他就是希望书记对政府工作不满呢?

王洪毕竟在机关呆了一些年了,很快就揣摩到了年骏国的心思了。年骏国的真实意图肯定是想知道吴言法对他的印象,于是他便道:,“书记经常讲,华东的政府工作主要是没有做到人尽其用,华东有很多优秀的、有能力的干部没能充分拥有展露才华的舞台。”

果然,听到王洪的这话,年骏国的神色就好了很多,脸上的笑容挤成一团,嘴巴似乎都要扯到眉梢上去了。

自从那次事情以后,王洪才惊觉,华东的省长可能真要更换了。于是他平常都是特别的观察吴书记的言行和神态。

当然,他的目的不是想跟别人露什么风声,而是他自己对华东省长的人选比较关注。

王洪本身属于那种没什么背景,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上来的干部,所以在他的内心,他对同样草根出身的张青云很是认同和崇拜。

对张青云,王洪可以说是有相当的研究,张青云平常读什么书,王洪非常清楚。而张青云的各种讲话的讲话稿,王洪都会尽量搜集。他的目的自然是想从张青云的行为处事中,能够悟到一些东西,从而对他自己的仕途有所帮助。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他看来,华东省新任省长的人选,就应该是张青云莫属。像年骏国这样的领导,说起来其能力和才华都不错,但是和张青云比起来明显就逊色了很多。

张青云刚来华东就能在港城有作为,创造性的提出了新城建设的思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张青云当时的做法是非常有远见的。港城这些年之所以在经济方面在华东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港城新城的建设。

现在的黄陵新城已经建设得有相当规模了,比港城的老市区还漂亮、还有人气。这对港城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帮助走了不得的成果。

而从港城到淮阳担任市委书记以后,张青云更是大展才华,现在全国都在讲“淮阳现象”,实际上就是指的淮阳的快速崛起和淮阳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经济结构。这些种种,最早都是张青云一手策划的。

至于现在,张青云从淮阳市委书记任上卸任,到省委组织部担任部长,后又担任副书记,工作成绩也是相当的出色,并且通过在省委担任领导工作,张青云在整个华东的威望也上来了,几乎是成为了仅次于华东老书记秦卫国的存在。张青云能做到这一步,华东省长履新,张青云不上,谁能够比他更有资历,更合适?

但是现在偏偏外面在传年骏国要上位,而且通过王洪的观察,吴言法也的确对年骏国另眼相看,这让王洪内心颇有些失望,有时候也免不了感叹仕途之难。

无疑,从华东的未来来说,张青云担任华东省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从吴言法的立场来说,似乎并不是如此,这是个矛盾,这中间涉及到取舍,王洪不知道吴书记是否能有那个心胸。

王洪安排人布置好一天的工作,重新去书记办公室请示,吴言法此时正背着双手在办公室外面的小花园中散步,他抬手看了看表,时间还早,他便不急着打扰书记。

而吴言法却看见了他,向他招招手,道:“你刚才这一路来路况怎么样?”

“路况不错,环卫工人很辛苦,应该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工作了。我来的时候,大部分路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