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部分 (第1/4页)

汤运国显然准备不充分,无论是应付目前局面方面,还是对事情未来走向的判断方面,他现在都没有十足的把握。问题棘手就在这里,从明暗的角度来说,汤运国现在在明处,江南上下他是主心骨,他的态度似乎可以决定江南的未来。

“老陈啊,有件事情我仔细考虑过,你可能得进京一趟!”汤运国道,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平视着陈晓,继续道:“说说吧,有什么困难现在就提!”

陈晓抿了抿嘴唇,几次准备说话,但没有开口,沉阴了一会儿,道:“没有问题,我今明两天一定进京!”

汤运国赞许的朝他点点头,目光中充满的信任。两人都没有说进京所为何事,这种默契正是多年来自然养成的。现在不管怎样,张青云如论如何该回江南,但是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

张青云这次是中央要求他进京的,说是“述职”但其实可能是组织审查或者说是调查,毕竟作为一省之长,告他状的人多,中央就不能够轻视此事,就该要把这事弄清楚、搞明白。

张青云没有回江南,就表示他的事情还没完,在这样的局面下,汤运国能有多少办法?

但是事情到了这样的程度,他必须要和张青云沟通了,他本以为张青云走投无路,可实际上张青云手上的牌大得吓人,这一出手便是又准又狠,不仅把江南各方势力的问题完全纳入了攻击范围之内,而且还让汤运国进退失据。

这样的局面,作为汤运国来说是很尴尬的,因为照此演变下去,如果他还是要一心和张青云过不去,至少两败俱伤。至于是否能够分胜负,变数都在张青云身上,这样的局面太尴尬了。

和张青云充分沟通,张青云又不能返回,通过电话和其他方式达不到效果,汤运国只能够派陈晓前去京城,可以说汤运国现在这个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

正印了一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汤运国老谋深算,但这一次却搬着石头砸到了自己脚。

昨天汤运国和张青云电话沟通了近一个小时,在电话中,张青云立场很鲜明,他用了“拍手称快”,这个词来形容这次中纪委的行动,并表示江南应该支持中央纪委工作,应以郭用权案为基础,彻底的把江南的腐败问题、工程黑幕问题治一治,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面对张青云这样的态度,汤运国今天在会上定调子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不知道中纪委还掌握多少情况和线索,如果说江南省委对中纪委的工作不配合,最后可能丢了面子同时还给中央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同时还会遭老百姓的唾骂。

汤运国权衡再三,他才做出了关键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一做出,江南几方势力面临的局面一下改变了,可以预见,他们在纪委的严厉调查下,在全社会媒体的努力曝光披露下,在人民群众不断的要求真相的呼声下,他们很快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些年来,他们凭井么纵横江南?凭的就是官商一体,官商勾结,现在有问题的官员被逐一抠出来了,以前庇护他们的人也不敢或者不愿继续庇护他们了,他们哪里还能扑腾起来?

当然,现在的局面还没到那一步,但是谁能够保证局面不到那一步?所以现在外行人关注的焦点在江南省委的态度上,内行人关注的焦点早就进京了,京城是太子各系的根基所在地,更重要的是张青云在京城,他成了主导整个事件走向的关键先生…

京城,现在京城最黄金最舒爽的时间已经过了,这个季节在江南还是秋高气爽,但是在京城已经寒风凛冽了,京城空气干燥,皮肤干裂,的确是一个让人不太舒服的地方。

而最近江南的一股风刮进京城,也让本来就不太舒服的京城,更添了很多别样的气氛,江南风雨疾,京城鼓声隆,这便是现在的真实写照。

中央军委中政治部内部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相关问题,冬季严寒,环境恶劣,一方面给部队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另一方面,冬季严酷的条件却也是练好兵、练精兵的黄金季节。每到入冬季节,解放军各部就都会忙起来,认真部署冬训冬防工作,落实部队政治工作等等相关工作都要加快节奏,所以这段时间,部队上上下下着实都不轻松。

今天的会议,是赵传下去调研后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参加的第一个会议,会议开了三个小时,这着实让车马劳顿的赵传累得不行,散会后,他夹着文件夹刚从走廊准备下楼,迎面便撞上了郭青明的勤务兵。

“赵主任!主任有请您。”勤务兵举手为礼,动作标准飒爽,赵传皱皱眉头,随意举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