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力量不够的;大概有这种人,只是我没见到。”

古人都做不到,今天就更难了……

你是说,今人不如古人?

感觉上是……

。。

里仁第四 4。7

子zǐ曰yuē:“人rén之zhī过ɡuò也yě,各ɡè于yú其qí党dǎnɡ。观ɡuān过ɡuò,斯sī知zhī仁rén矣yǐ。”

什么是“党”?

古人说的“党”,指同一类型的人。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过错,一般都和他的同类有关。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类型,就可判断这人是否具有仁心。”仁,或作人。

这很难懂,什么叫看一个人的错误……

是啊,对这句话,历来有很多解释。我们讨论一下吧。生活中,是否有一种类型的人常

常喜欢作弄人,还有一种类型的人常常上当,好像改也改不了?

有,我们班级就有,陶思纬和胡菲,他们是同桌:那个陶思纬,功课很好,但有点呆头

呆脑,胡菲经常喜欢想些歪点子耍弄他,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陶思纬好像也不会变得聪明

起来,胡菲很精的……

陶思纬的“过”,是老会上当;胡菲的“过”,是喜欢耍弄人——我们“观过”,是不

是大致可以判断他们是哪种人呢?

嗯——好像陶思纬比较“仁”,胡菲多少有点“不仁”。

我想,大概因为过错是装不出来的,比较能反映人的本性,所以孔子说,可以根据过错

的类型来判断人的类型——比如“仁”与“不仁”。

我觉得仁人都有点傻……

。 想看书来

里仁第四 4。8

子zǐ曰yuē:“朝zhāo闻wén道dào,夕xī死sǐ可kě矣yǐ。”

孔子说:“早上听说了‘道’,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个“道”是什么?有这么重要?

你问“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人生大道理吧。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糊里糊涂过日子,反正就是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另一种人总在寻找什么,总要搞明白一些

道理,解开一些谜,对他们来说,生命好像和这些问题联系在一起,不弄明白,这辈子就如

白活了一样……

一旦听说了,马上就有大彻大悟的感觉,是吗?我看武侠小说里,一些武林中人也是,为了一部真经或从高人那里获得上乘武学的真谛,不惜拼个死活……

那是在武林中“求道”。对这些武林中人来说,若不能“闻道”,那是情愿不在武林中混的。可见孔子这句话,对有所思考、有所追寻的人来说,会有感触,对浑浑噩噩过日子的

人来说,一点感觉也没有。

我目前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到你“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后再说吧。现在先知道一下,这世上有些人,把“求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里仁第四 4。9

子zǐ曰yuē:“士shì志zhì于yú道dào,而ér耻chǐ恶è衣yī恶è食shí者zhě,未wèi足zú与yǔ议yì也yě。”

大概孔子的学生中,有几位是农村来的,原来还挺纯朴,可没过多久,整个的行头就变了,还热衷于和大城市的同学讨论名牌啊,服饰啊,美食啊……

我们班也有啊……

所以,孔子就讲了,“作为士,既然有志于追求‘道’,如果还以衣食的粗劣为耻,那就没必要和他讨论什么‘道’了。”

什么是“士”?

就身份来说,孔子时代的士,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属于贵族的最低等级。但孔子所说的“士”意义很宽泛,更多是从品德、人格、文化修养上讲的。简单说,有责任感的知识分

子,都可称为“士”;他们可以是读书人,也可以是官员……

像孔子自己包括他那些学生,都可称为“士”吗?

是啊,他们都是……

现在的大学生、博士生、硕士生,也都是“士”吗?

这个,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就是不怎么同意?

看你问的。反正啊,孔子讲的“士”,追求应该与普通人有所不同吧。他觉得,一个人

如果太在乎衣食的粗劣或鲜美,说明他追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