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吧,我们学过孔子对《关雎》这首诗的评价……

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啊。“淫”和“伤”都有过分的意思,孔子要求于人情的,就是不要过分。

哦,中庸就是不过分。

当然也不能太节制,太节制了,缩手缩脚,也不是中庸之道。

太节制,就是“乐而不笑,哀而不哭”?

呵呵,可以这么讲。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境界了吧!民众缺乏它已经很久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时天下混乱,没有道德的标准,大家追名逐利,崇尚巧言令色,凡事好走极端,浮躁得很,缺少一种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所以孔子才这样感叹。

哦,中庸也就是平和宽容。

差不多吧,中庸之人,面对名利什么的,一般不会恶狠狠的。

雍也第六 6。29

子Zǐ贡ɡònɡ曰yuē:“如rú有yǒu博bó施shī于yú民mín而ér能nénɡ济jì众zhònɡ,何hé如rú?可kě谓wèi仁rén乎hū?”

子zǐ曰yuē:“何hé事shì于yú仁rén,必bì也yě圣shènɡ乎hū!尧Yáo舜Shùn其qí犹yóu病bìnɡ诸zhū!夫fú仁rén者zhě,己jǐ欲yù立lì而ér立lì人rén,己jǐ欲yù达dá而ér达dá人rén。能nénɡ近jìn取qǔ譬pì,可kě谓wèi仁rén之zhī方fānɡ也yě已yǐ。”

从一个人问的问题,可以看出他的志向……

比如这一回,子贡来问孔子……

子贡问:“如果能广泛地施舍于民众,从而切实地帮助大家,怎么样,可称得上仁吗?”

哦,是请教有关“仁”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抱负。

孔子说:“这哪里还只是仁人啊,那一定是圣人了。连尧和舜大概都担心做不到呢……”

这是说,子贡的志向太远大,有点好高骛远了?

是呀。所以孔子接着说:“……所谓的‘仁’就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就帮助别人一起

成就;自己想有所发展,就帮助别人一起发展。能从眼下的事例做起,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譬:喻的意思。

孔子是叫子贡别想得太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吗?

是的,他知道子贡抱负远大,能力也强,但还是提醒他: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做起,这才是最切实可行的。

帮助身边的人,就是仁吗?

是仁的开始吧。所谓仁,就是要以宽厚之心爱人,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过我想,也只有子贡能帮助别人。

为什么?

他后来不是生意做得很大么!换了颜回,自己也养不活,怎么帮助别人?

哦,你是这个意思呀。话也不能这么说,帮助人,也不一定非得要靠钱的。

[相关词语]

博施济众——语出“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指广施恩惠,救济众人于困难之中。

述而第七 7。1

子zǐ曰yuē:“述shù而ér不bú作zuò,信xìn而ér好hào古ɡǔ,窃qiè比bǐ于yú我wǒ老Lǎo彭pénɡ。”

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传统的人,还是一个有创新想法的人?

怎么说呢,开始以为他很传统很保守,有时又觉得他很有想法,说不清……

你看孔子自己怎么说:“我只阐述而不创作,我信仰并热爱古代文化,我私底下把自己比作老彭。”

老彭是谁?

不清楚,可能是殷商时代的一位贤人,对传承古代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孔子自认为很传统——可是,如果大家都像孔子和老彭,这社会怎么发展?

孔子觉得,当时社会最危险的是人心不古,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品德丧失殆尽,他给自己的使命,就是传承文化,拯救人心。

这算传统,还算创新?

在实践理想的过程中,他又表现出了很强的原创性,说他传统,他却把传统文化几乎全都赋予了新的解释,像仁和礼乐,像学校和教育,像君子和小人的概念,他的很多做法

说法,今天看来十分平常,并无惊人之处,可在当时,却是一种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