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象的,正如同他常常慨叹“人心不古”那么不着边际。他的怕“离婚”,正象他怕火车一样,虽然他永没有被火车碰倒的危险。韵梅的怕“离婚”,却更具体一些。自从她被娶到祁家来,她就忧虑着也许有那么一天,瑞宣会跑出去,不再回来,而一来二去,她的命运便结束在“离婚”上。她并不十分同情老二,而且讨厌胖菊子。若单单的就事论事说,她会很爽快的告诉大家:“好说好散,教胖菊子干她的去吧!”可是,她不敢这么说。假若她赞成老二离婚,那么,万一瑞宣也来这么一手呢?她想了半天,最好是一言不发。

两位妇人既都不开口,祁老人自然乐得的顺口开河的乱叨唠。老人的叨唠就等于年轻人歌唱,都是快意的事体。一会儿,他主张“教她滚!”一会儿,他又非把她找回来,好好圈她两个月不可!他是独力成家的人,见事向来不迷头。现在,他可是老了,所遇到的事是他一辈子没有处理过的,所以他没了一定的主意。说来说去呢,他还是不肯轻易答应离婚,因为那样一来,他的四世同堂的柱子就拆去一大根。

瑞丰的心中也很乱,打不定主意。他只用小眼向大家乞怜,他觉得自己是受了委屈的好人,所以大家理应同情他,怜爱他。他一会儿要落泪,一会儿又要笑出来,象个小三花脸。

晚间,瑞宣回来,一进门便被全家给包围住。他,身子虽在家里,心可是在重庆。在使馆里,他得到许多外面不晓得的情报。他知道战事正在哪里打得正激烈,知道敌机又在哪里肆虐,知道敌军在海南岛登陆,和兰州的空战我们击落了九架敌机,知道英国借给我们五百万镑,知道……知道的越多,他的心里就越七上八下的不安。得到一个好消息,他就自己发笑,同时厌恶那些以为中国已经亡了,而死心蹋地想在北平鬼混的人们。得到个坏消息,他便由厌恶别人而改为厌恶自己,他自己为什么不去为国效力呢。在他的心中,中国不仅没有亡,而且还正拚命的挣扎奋斗;中国不单是活着,而且是表现着活的力量与决心。这样下去,中国必不会死亡,而世界各国也决不会永远袖手旁观。象诗人会梦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因为他关心国家,也就看见了国家的光明。因此,对于家中那些小小的鸡毛蒜皮的事,他都不大注意。他的耳朵并没有聋,可是近来往往听不见家人说的话。他好象正思索着一道算术上的难题那样的心不在焉。即使他想到家中的事,那些事也不会单独的解决了,而须等国事有了办法,才能有合理的处置。比如说:小顺儿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可是他能教孩子去受奴化的教育吗?不入学吧,他自己又没工夫教孩子读书识字。这便是个无可解决的问题,除非北平能很快的光复了。在思索这些小问题的时候,他才更感到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何等的息息相关。人是鱼,国家是水;离开水,只有死亡。

对瑞丰的事,他实在没有精神去管。在厌烦之中,他想好一句很俏皮的话:“我不能替你去恋爱,也管不着你离婚!”可是,他不肯说出来。他是个没出息的国民,可得充作“全能”的大哥。他是中国人,每个中国人都须负起一些无可奈何的责任,即使那些责任等于无聊。他细心的听大家说,而后很和悦的发表了意见,虽然他准知道他的意见若被采纳了,以后他便是“祸首”,谁都可以责备他。

“我看哪,老二,好不好冷静一会儿,再慢慢的看有什么发展呢?她也许是一时的冲动,而东阳也不见得真要她。暂时冷静一点,说不定事情还有转圈。”

“不!大哥!”老二把大哥叫得极亲热。“你不懂得她,她要干什么就一定往牛犄角里钻,决不回头!”

“要是那样呢?”瑞宣还婆婆妈妈的说,“就不如干脆一刀两断,省得将来再出麻烦。你今天允许她离异,是你的大仁大义;等将来她再和东阳散了伙呢,你也就可以不必再管了!

在混乱里发生的事,结果必还是混乱,你看是不是?“”我不能这么便宜了蓝东阳!“

“那么,你要怎办呢?”

“我没主意!”

“老大!”祁老人发了话:“你说的对,一刀两断,干她的去!省得日后捣麻烦!”老人本来不赞成离婚,可是怕将来再捣乱,所以改变了心意。“可有一件,咱们不能听她怎么说就怎么办,咱们得给她休书;不是她要离婚,是咱们休了她!”老人的小眼睛里射出来智慧,觉得自己是个伟大的外交家似的。

“休她也罢,离婚也罢,总得老二拿主意!”瑞宣不敢太冒失,他知道老二丢了太太,会逼着哥哥替他再娶一房的。“休书,她未必肯接受。离婚呢,必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