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如果想要选择发展,那么海角镇就不能锢蔽自封,毕竟这是一个航海的世界,而一座岛屿的资源和潜力也是有限的,开放贸易是必要的选择项。

而今后海角镇选择对外开放后,南部街区就是重要的商业街区,吸引大量的移民和商人到来,增加海角镇的对外贸易程度,而由于水兵和部分渔民们,混杂居住起来,也能得到大量想要的情报和信息,算得上是李维收集情报的耳目之一。

至于原本的临时营地,也在海角镇建造传统民居的时候整个被拆除,就算是里面现在两千多名水贼俘虏,也已经被解押到了鱼桥河北岸重新看管起来。

在海角镇大建造的时候,不仅仅是传统民居经过了修建,因为大量的西班牙流民到来,转化为了数千人的西班牙平民,每天的吃喝嚼用就是一笔巨大的花费!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海角镇的粮食问题,成为目前的软肋,从而被灰雾城和萨玛城控制住,成为让李维也较为辣手的情况。

毕竟日常饮食中,大麦粉制作成的面包,属于是主食,而一旦无法充足的摄入面包填饱肚子,紧靠一些鱼肉和狩猎得来的红肉,显然对于越来越多人口的海角镇,有些不切实际,也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尽管鱼桥河北岸现在三十多座自耕农场已经修建起来,一个季度三个月,就能熟一次的大麦能基本满足海角镇的需求,但距离下一次收获,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一年三熟是以后考虑的,目前李维对于灰雾城和萨玛城采购的大头,还是以粮食为主,毕竟在这两个月的真空期中,海角镇的平民和士兵们都需要吃东西,因此借着战胜者的余威,还能勉强震慑住那群贵族,能够采买不少粮食度过难关。

而一旦时间久了,依旧大量的采买粮食,估计那群灰雾城内的贵族们,也能摸清楚目前海角镇的粮食缺口。

双方撕破脸之后,他们反而成了有底气的一方,毕竟借助内城区更宽更高的城墙,他们一旦将战争延续超过一个月,那么缺乏粮食的海角镇,就只能选择和谈。

这也是为什么,李维建造完传统民居之后,紧接着修造自耕农场的主要原因,目前三十座自耕农场,超过三千亩的土地,一年三熟的粮食,已经能够满足两万人以下的城镇需求,对于目前,平民五千多人,兵力四千多人的海角镇来说,完全足够。

东海岸的沙土地或许在以前,属于是极度贫瘠的土地,开垦成农田的效果都是最差的那种,但经过系统的改变,虽然仍旧是贫瘠的土地,但却能够种植农作物并获得不错的收成。

一年三熟,比起萨马城那一年一熟的肥沃土地,甚至收成还要高,毕竟看天吃饭的本土世界,可没有来自系统的规则加成!

同时为了弥补自耕农场一熟较差的产量,李维也已经发挥了前世的智慧,来自鱼桥河的水渠在三十座自耕农场中全部挖开,半米深半米宽,充分保证了农作物的汲水。

而且整个海角镇内那些传统民居的厕所,都挖了连通在一起的便坑,同时在鱼桥河北部的一处区域,还挖了五座巨大的化粪池,保证农作物的肥料。

当然一年三熟也代表着一年三次施肥,紧靠粪便化为肥料还是有些不足,于是大沼泽内那些富含营养的烂泥,就成了目前农业发展的好东西,轻型加列战船充当运货船也相当方便,成桶成桶的烂泥运往下游倾泻在化粪池中成为农田的肥料。

大沼泽内的烂泥极多,而且长久腐烂进去的植物,也是最好的肥料,给沙土地的贫瘠土壤铺上一层之后,也能达到普通土地的收获水平。

这样毫无疑问也能增加粮食产量,一个个水贼奴隶们,将一桶桶在化粪池内混合起来的肥料倒在自耕农场的土地上,现在有了大量的劳动力,这群水贼奴隶们作为战败的俘虏,干的工作也是最差最累的那一种。

目前海角镇拥有的两千多名水贼奴隶,也基本上集中在自耕农场和大沼泽的区域,负责挖掘烂泥和给土地施肥,至于其他的工作,则是西班牙的平民们来负责。

尤其是白银矿坑处,以宗教神学院为中心,不少巨大的木材已经由众多西班牙平民组成的伐木工们,进行大规模的砍伐。

因为海角镇外的港口,需要大量的木材,尤其是深入海中的木制码头,更是需要这些木材作为最基本的骨架,围绕着木材钉入海床中铺设石头,才能在海角山的南面,紧挨着城墙将一座简单的码头修建起来。

这还是没有修剪防波堤的临时码头,对于这种没有系统支援的建筑,想要成功的修建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