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手,如拼死力战,击败皇太极,那些有关他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崇祯高兴地点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来人!〃

曹化淳即上:〃奴才在!〃

崇祯有了周延儒的支持,不再犹疑不定,他威严发旨:〃赐袁崇焕玉带一根,彩币千枚,发放内帑五万两犒赏。全军宜暂住城外,进行野战,痛击满夷。太监曹化淳奉旨监军,前去督行。〃

曹化淳连忙跪拜:〃遵旨!万岁爷,奴才有个请求……〃

〃讲!〃

〃奴才一人前往监督,过于单薄,可否加派太监杜勋与奴才同行?〃

〃好!加派杜勋一道奉旨监军。〃

袁崇焕营帐内,虽然朝廷赏赐的一条玉带放在托盘中高高供奉,赏银也一包包地高高堆放在桌上,但这赏赐带来的不是欢呼和喜悦,作为皇上钦派的监军曹化淳、杜勋却如同受审一样分立两边。

〃糊涂至极!〃性情豪爽的祖象升气愤地一拳击向桌面,〃拒之城外,进行野战,岂不是把我们逼入死地吗?〃

谢尚政也随之骂道:〃不知哪个狗头军师出的鬼主意?〃

袁崇焕毕竟身居帅位,虽未骂出口,但也无奈地叹了口气:〃明于知彼,暗于知己啊!〃

曹化淳就是这出〃鬼主意〃之人,见被人指责斥骂,因不好发作,便抬出皇上这金字招牌,正色制止:〃袁督师,这是万岁爷圣旨,不可怨言诋毁!〃

祖象升最恨这些狐假虎威的太监,他瞪大了双眼直朝曹化淳走去,袁崇焕正担心他别有过火举措时,突然帐外一片嘈杂之声:〃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袁崇焕闻声一怔,正欲走向帐外,昔日乱兵头目杨正朝和弟兄们抬着一具尸体走进帐内。

杨正朝满脸悲凄:〃袁督师,咱们弟兄被老百姓打死了!〃

袁崇焕急忙翻开被角一看:〃这不是张思顺吗?怎么回事?〃

杨正朝这条硬汉,顿时泪如雨下。张思顺是他一道投军的结义弟兄,上次组织〃兵变〃得到恩释后,他便一心想奋勇杀敌,将功补过,报效朝廷。所以自辽东一路奔袭,他总是冲锋在前。但哪里想到,这样的好兄弟没有死在战场、没有死在敌人之手,而竟惨死在自家的百姓手中。杨正朝他边揩着泪水,边抽泣着说:〃老百姓骂我们引来了辫子兵,要把京城献给后金,弟兄们回了几句嘴,他们就在城墙上扔石头,把张思顺砸死了!弟兄们气不过,要用箭射死这些刁民!〃

〃千万不能!〃袁崇焕虽然震惊和悲痛,但却未丧失理智,他跑出营帐。

袁崇焕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正色告诫:〃弟兄们!如果我们动用弓箭射杀百姓,那就让人抓住了把柄!草民听信谣言,何必这么认真!当初守卫宁远,老百姓不是骂我袁崇焕要把全城百姓推入火坑吗?等炮轰努尔哈赤,打败辫子兵后,全城百姓不是又跪在地上,感谢我们救了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吗?弟兄们,千万别干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啊!有气有怨战场上见!等弟兄们打败了辫子兵,谣言不攻自破!我袁崇焕相信:北京城老百姓会提壶携浆,劳军慰问!皇上也会敕旨宣慰,褒奖封赏!〃

杨正朝依然悲凄地说:〃难道张思顺兄弟就白死了吗?〃

〃为张思顺设灵堂祭奠!〃袁崇焕说着从桌子上拎过一包赏银递给杨正朝,〃这二百两皇上赏银请你交给张思顺父母。明日决战,我全军将士奋勇杀敌,为张思顺洗清冤屈,还我关宁铁骑的清白!〃

袁崇焕转身,目视着太监曹化淳和杜勋,一派铁骨铮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献身灭胡,以报国恩!请两位监军随同卑职督战前锋营,勇猛杀敌者,赏!惧战畏敌者,斩!〃

曹化淳一听虽然吓得一阵头晕,两腿发软,但嘴上不得不应道:〃我们随……随督师亲……亲征!〃

皇极殿内,一派肃穆。

崇祯威严地坐在皇极殿御座上,正在聆听战况急报。众大臣如同木雕泥塑一样,均屏住呼吸,分列两边。唯有锦衣卫进进出出,将一份份战报迅速交给秉笔太监王承恩。

第63节:当朝蒋干(4)

王承恩接过战报,逐一禀报:〃宣府总兵侯世禄不敌后金兵马队进攻,已经报国阵亡。〃

崇祯闻言,皱起了眉头。

王承恩用他那太监所特有的声调,继续诵念:〃大同总兵满桂身中两箭一刀,在德胜门外带伤拼死力战,士卒阵亡两千!巡抚范景文领兵入援!〃

崇祯眉头舒展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