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但是,这个情形并不现实。如果有一家煎饼果子卖得比别人的便宜,人们很快就都知道了,因为搜寻成本低,加上口碑相传效应。那么,更实际的是第二种情形,也就是人们清楚地知道附近几个街角煎饼果子的价格,这样一来商贩就谁都不敢单独提价,否则顾客就都跑到对面去了(假设煎饼果子做得一样好吃)。

为什么买煎饼果子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回头客?卖煎饼果子的商贩占据一个街角,他的顾客主要是早上路过这里的行人。对于行人来说,匆匆忙忙地赶往地铁站,肯定要选最近最快的路线,如果绕路绕到别的街区去买别的商贩的煎饼果子,就要产生一定的成本,比如多走路、多花时间。这个额外的成本就是这些顾客的转换成本,而煎饼果子是一个很标准化的产品,每个小贩做出来的味道都差不多,价钱也一样,绕路买别的商贩的煎饼果子并不能给这个顾客增加更多的效益,反而要产生额外的转换成本。于是,绕路的人不多,都是这家街角商贩的回头客。

第一章 信息、科技和人的经济学(2)

为什么你要多加个鸡蛋商贩反而不一定情愿?如果你告诉卖煎饼果子的商贩多加一个鸡蛋,商贩肯定会多加的,但是他却不一定愿意,尽管他会多收几毛钱,但这比一个鸡蛋的成本还贵。这是因为卖煎饼果子的商贩小推车容量有限,带不了那么多的鸡蛋,或者说他的鸡蛋库存有限。每天带多少个鸡蛋合适,这是后勤管理。他一个早上只能做固定数量的煎饼果子,如果每个人都要两个鸡蛋的话,他就只能卖一半数量的煎饼果子,其结果就是少挣了不少钱。比如,一个商贩一个早上带100个鸡蛋准备卖100个煎饼果子,每个4块钱,能挣400块钱。结果每个人都要双蛋,就只能卖50个,就算卖5块钱一个,也只能挣250块钱,少挣了150块钱,不合算。另外,这样还会使50个顾客买不到煎饼果子,令他们很不满意,说不定以后就跑到对面马路去买了呢,那损失就大了。

以不变应万变的经济管理

这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每个人带来惊喜,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活,改变了企业运作的模式。从1946年第一台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始,到个人电脑的普及、到互联网的普及、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类在短短的60多年间就经历了一次信息革命,彻底地进入了信息社会。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和个人掌握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从前,洲际之间的通信是那么困难和昂贵,而今天,大量的海底光缆使通信变得简单且便宜,把各个大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很多公司可以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人力成本更便宜的地方。从前,人们的计算基本靠扒拉算盘或推拉计算尺,而今天,每秒钟能够计算上百万、千万次的计算机已经在各大企业普及,并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大量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决策已经成为企业决策的标准模式。从前,信息的存储完全依靠人脑强记或者打印在纸上,形式单一并且空间有限,而现在,海量的、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和多媒体信息,都可以存储在一个拇指大小的U盘里,便于携带和信息交换。

同时,我们的生活也经历了革命性的改变。从前,我们以为人脑是最聪明的,而今天,世界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大师也敌不过人工智能武装起来的先进电脑。从前,我们要买信纸和邮票用钢笔写信,并且要等一个多星期才能寄到,而今天,我们使用电子邮件,使用各种即时信息软件,发信和收信就是点击一下鼠标那么容易的事情。从前,我们买东西要去自由市场或者百货大楼,而今天,我们经常上购物网站,点击几下鼠标,购买的东西会被送到家门口。从前,我们有了好消息要挨个给朋友写信、打电话、发短信,或者把朋友都召集起来宣布,而今天,我们只要在社交网站上发一条信息,所有的朋友就都知道了。

可是,不管科技和信息变化得多么快、多么大,万变不离其宗,有两个东西是不变的,一个是基本经济学原理和衍生的管理学理念,另一个是人的本性。

虽然信息科技发展了,但是商品交易仍旧符合供求关系这样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企业的赢利计算方法也还是营业额减去成本,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符合经济学中关于竞争的理论,优胜劣汰。不过,信息科技也确实给经济和管理带来了一些变化。比如由于信息科技的应用,产品的边际成本显著降低,对于信息产品,边际成本甚至趋近于零,这就是为什么未来音乐的趋势不再是以十来首歌曲组成光盘的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