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窭蓟始以毂页ССじ咝街拔坏呐6伲�晷揭膊还�2000英镑。这次亏空,差不多是其10年的收入来源。

。▲虹▲QIAO书吧▲

第16节:第二章 好赌者说(5)

事后,牛顿感到自己枉为科学界名流,竟然测不准股市的走向,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牛顿毕竟是个聪明的人,他很理智地看到股票交易是一群人的疯狂行为,而且,那是没办法去预料的集体心理活动和行为。他能从失败中总结住这个道理,说明他看到了股票的本质。凡事具有两面。从另一个面看,牛顿固然聪明,但太聪明的人会很清楚〃风险〃的范围,从而不会去做没有把握的事。牛顿的性格属于〃见不好就收〃一类,不愿意去冒险做他没办法掌控的事。像牛顿这样性格的人,适合做科学家,而且是天天坐在苹果树下,等有一天苹果掉下来,砸到头上从而悟出万有引力定律。

马克思:见好就收

如果说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大师牛顿对股票没辙,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大师马克思的运气则要好得多。

1864年,马克思在英国伦敦全身心地创作《资本论》。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多亏了亲密战友恩格斯和其他朋友的资助,才能勉强度日,继续工作。由于每天工作量巨大,吃住又太简陋,他的身体状况日益糟糕。有一天,他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说:〃你不能再这样继续从事无节制的脑力劳动了,找个方式,好好休息,缓解紧张,否则后果将不可预料。〃

马克思无奈地放下工作,好好调养身体。无所事事的日子,让习惯了繁忙的马克思抑郁烦闷、难以忍受。人无横财不富,偏偏这时候,平时好人缘的马克思又发了笔小财。他的老朋友威廉·沃尔弗去世,留下遗嘱:将自己一生辛勤积攒的600英镑送给马克思。悲伤的马克思接受了遗产,决定不辜负老友信任,干出一番事业来!

钱是存进银行,还是投资生钱?马克思此刻的思想,跟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嘴里说出的那个名句有得一比。长年浸淫在经济学理论中的马克思,有着满脑子赚钱的思路和方法,他要把满腹的经纶付诸实践,先从淘金股票市场开始。〃现在伦敦已到了可以凭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了。〃马克思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恩格斯,并让他帮忙办理沃尔弗的遗产交接手续,6天之内将600英镑汇给了他。

每天在《金融时报》上专心钻研股市行情的马克思,终于看准时机,果断地把600英镑分4次购买了不同类别的股票证券。在股票价格上涨一段时间后,他毫不犹豫地逐一清仓,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以600英镑的本金净赚400英镑 的纯利润。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让马克思兴奋不已。

马克思非常理性,〃见好就收〃。正如他对恩格斯报喜的信中说道,股票投机生意令他不用恩格斯及其他朋友们的资助,时刻清醒,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觉得适可而止就行了。万一太过沉迷,不巧赔个血本无归,不仅对不起威廉,也对不起自己一直在做的研究工作。比起牛顿,马克思是个比较成熟的业余〃炒友〃。

◇欢◇迎访◇问◇。◇

第17节:第二章 好赌者说(6)

在性格上,牛顿属于冲动型。在没有摸清情况的时候,就贸然入场,发现自己出场早了,又马上后悔,然后又一次贸然入场。这说明他性格比较急躁。炒股的人,最忌讳性格急躁。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炒股,应该像马克思,先做好研究。一定要在对股票和市场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的前提下才入场。冒冒失失,急急忙忙,就会像牛顿那样,快进快出,以亏本告终。

丘吉尔:愿赌服输

股灾不光是影响大多数的平头百姓,有头有脸的人也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再讲一个丘吉尔的故事。丘吉尔搞政治是高手,可搞股票,他也输得血本无归,和时下我们很多散户的命运一样。

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巴鲁克是丘吉尔的好友,是一位能干的金融家,并且还是一名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被人们誉为〃投机大师〃、〃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

此番接待丘吉尔,巴鲁克悉心备至,特意陪他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了丘吉尔。虽然当时他已经年过五旬,但好斗之心让他也决心小试牛刀。

在丘吉尔看来,炒股就是小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