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

想当初,乾昊刚到比干丞相府不久,眼前的一切都很生疏。

某日清晨,乾昊按照比干的吩咐,来到丞相大人的书房内读书。

比干丞相的书房大气而高雅,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并且,没有比干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擅自进入,门口有专人守卫。

此时的乾昊却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书房,显而易见,比干肯定早已嘱咐过门口的守卫……

尽管乾昊在比干丞相府待的时间不久,但是丞相大人的对他的重视和偏爱,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对于进入比干丞相书房的特权,乾昊更是感激不尽,决心发愤图强,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但是,乾昊内心很明白,无论丞相大人待自己多么好,自己始终是寄人篱下的孩子。

所以,乾昊时时提醒自己,做人做事必须小心谨慎,切不可胡言乱语,惹是生非……

就这样,长期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乾昊学会了隐忍和察言观色。

……

比干丞相书房中,乾昊潜心读书良久,约莫两个小时后。

乾昊感觉两眼发涩,便用两手轻柔双眼,然后起身活动一下筋骨。

就在乾昊来回扭动脖子的时候,他的眼睛瞥见了墙壁上的一幅竹林画。

这幅竹林画,线条流畅,色调柔和,清新异常,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刚开始进入书房时,乾昊很是守规矩,不敢四处观望,只是一直坐在书桌前认真读书。

读得久了,感觉身体有些疲乏,乾昊方才起身稍作休息,不经意间发现了这幅竹林画。

这幅画中的竹林,显然是取景于荒山野岭之中,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

画中对竹枝叶的取舍、概括,用笔自然、一气呵成,表现竹的无限生机,浓淡相映、妙趣横生。

由此,乾昊不禁慨叹赞美道:“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实在是大有君子之风……”

常人人都知道,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孤村野岭,还是沟壑之中,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

竹子却始终专心致志,无怨无悔,一直“咬定青山”不放松。

与此同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

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会赋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

看着这幅唯美的画面,想着人人称颂赞美的比干丞相,乾昊心中感慨万千:“这幅竹林画,不正是丞相大人的真实写照吗?丞相大人的高风亮节,丞相大人的虚怀若谷,不正是这竹子所具有的性格吗?嗯,我得好好到近前观赏一番……”

本书首发来自,!

 。。。  

第八十三章 获悉实情 三

如今,死里逃生的林中贤,又重新回到了比干丞相府。

不过,今非昔比,此时的林中贤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林中贤,而是已经完全恢复记忆的林中贤。

记忆恢复的林中贤,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回忆起了乾家惨遭灭门的事实,也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原名叫乾昊。

同时,乾昊想到了母亲生前写给他的那些信,清楚地记得血洗乾家的元凶,不是旁人,正是自己失忆期间,收留栽培自己的丞相孟耀光。

并且,自己的救命恩人柔儿,实为狐妖的柔儿,也将孟耀光的丑恶嘴脸悉数告知乾昊。

最终,乾昊终于看清了孟耀光的小人本质,也彻底明白孟耀光的虚伪和残忍。

管他什么虚情假意的义子义父身份,管他什么恩情难忘,再造之恩!

乾昊只知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对于血洗乾家这一惨案,孟耀光必须血债血偿!

所以,孟耀光必须得死,孟家族人必须亡,所有参与乾家惨案的那些将士统统都要见阎王……

只有这样,乾家上下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