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禀报大汗,西南方向发现一支明军,大约有数万之众。”

代善听着探马之报,险些拍大腿,暗道怕什么来什么,那支人马肯定是明朝抽调的各地兵力,更有可能是袁崇焕的兵马,这可怎么办才好。

繁星点点,晓月如钩,帝国新军日夜兼程终于在这个晚上抵达了遵化地界。我的心情是激动的,那种激动的情绪无法用言语形容,恨不得现在就跟皇太极比个高低,看看自己训练将近一年的新军到底能出什么成绩。

“趁着夜色,金兵没有防备,我们是不是突袭一下,挫一挫鞑子的锐气?”我找来卢象升,虽然是咨询他的意见,但是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拳脚了。

卢象升当然理解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也是激动的,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成绩,但是他不得不反对崇祯皇帝的想法,“我军日夜兼程,此时已经人困马乏,锐气有所损耗,上策乃是休息一夜,派出骑兵探探鞑子的虚实,等待袁督师的消息,明天再做决断。”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枪炮与奇兵

卢象升见崇祯皇帝还想说什么,忙接着道:“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取胜,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我军如果今晚就突袭鞑子,胜负不可预料不说,遵化城内的守军也不能及时的配合我们,对整个战局来说是不利的,明天一早我军再发动进攻,遵化城内的守军能看的清楚,里外夹击之下,胜算大增,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我的积极性被卢象升这几句话给弄没了,仔细想想卢象升的话很有道理,这次出来是打仗,可不是演习啊!还是稳妥为上吧!

一早起来,看着弥漫的大雾,我恨不得给卢象升几拳,早知道天公不作美,昨天晚上我就提兵出击了,这老天爷真是没长眼睛啊!

大雾渐渐消散后,我看着经过一夜休整,人人精神焕发的将士,又让我生不出卢象升的气来。

我翻身上马,扫视全军,大声道:“你们还没打过仗,没有尝过鲜血的滋味,而即将要面临的却是一场恶战,一场硬仗,没有舍生忘死的精神是不行的,没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不行的,为了你们自己,为了家里的亲属,为了大明帝国,你们能做到舍生忘死吗?”

“愿听陛下吩咐,刀山火海,面不改色。”别的不说,新军的士气还是不错的,卖相很有看头。

“好,朕今天就看看你们能出多少彩,众将士,随朕冲啊!”我说完,将手中的钢刀一挥,一抖马缰绳,战马一声长鸣扬开四蹄,在阵列之前行进。

帝国新军布成阵列急速前进,不一会就到达了后金八旗军的外围。先是小型火炮被推出阵列,这种小型火炮是徐光启新近打造的,杀伤力大大不如红衣大炮,但是优点是个头小,利于部队运输携带,而且射程能达到二三里远,是新军冲锋的有力武器。

士兵们早就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对操炮射击熟悉无比,一声令下,百炮齐发,炮弹犹如一条条火龙射入八旗军的阵营内,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火炮之后是单兵的“火箭弹”,威力自然不能跟“喀秋莎”相比了,但是每名士兵都随身携带一支,像是过年的时候放的烟火似的,一支支飞离明军的阵地,落到八旗军的阵营内。火炮和火箭,就是明军的远程攻击武器。

皇太极得知明军援兵到来后早就做好了准备,为了不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他命令莽古尔泰和阿敏率领两万人马继续攻打遵化城,另派奇兵见机行事,而他则亲自率领人马想要给这支明军以迎头痛击。

皇太极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情况让他倒吸冷气,先是明军的火炮,使八旗兵马露出慌乱苗头,这就是宁远之战的后遗症,之后的火箭弹更是让八旗兵发蒙,因为之前他们从来没遭受过如此饱和性的火器攻击。

“列队,冲锋!”皇太极的眼角都快瞪裂了,虎吼着指挥八旗兵马予以还击。火炮和火枪都是走直线的,俗话说神仙难逃一溜烟,但是八旗兵也有应对的办法,那就是列成整齐的骑兵编队冲锋,前面的骑兵算是后面骑兵的人体盾牌,再借着战马的快速前进,使骑兵能突击到明军的阵前,达到弓箭的攻击范围。

“预备……!”卢象升在打过火炮,发过火箭之后,见鞑子已经列队冲了过来,忙依照崇祯皇帝交给的战法,明军三队为一阵,头一排做好射击准备,第二排则随后补上。

五百米

三百米

二百米

八旗兵阵内如蝗飞箭一波波的射出,明军士兵有几人被射中,惨叫倒地。

“不要慌,不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