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北部的斯基泰人则是沿伏尔加河上至萨拉托夫,在这个区域曾有过重要的发现。塔尔格伦认为,不管怎么说,斯基泰民族或斯基泰化了的索罗马忒人也应该属于伊朗人种,因为他们曾经住在这里。斯基泰人完全可能在俄罗斯南部形成贵族阶级,凌驾于息姆米里人(色雷斯-弗里吉亚人种)之上。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本维尼斯特先生发现了一些来自斯基泰人的纯粹的伊朗名词,以及一些源自希腊人的记载的色雷斯-弗里吉亚名词。于是,语言学上的只言片语被考古学上的发现所证实了。塔尔格伦写道:“息姆米里青铜时代的哈尔斯达特文化作为一种乡村文化而得以在乌克兰继续存在,尽管斯基泰文化与希腊文化在那里已经根深蒂固了。”还有,斯基泰区域的北部可能居住着一些息姆米里人种的野蛮人,他们并不是斯基泰人,希罗多德称他们为安德罗法戈人、米兰克勒奈人及伊塞顿人,认为他们属于芬匈人种。塔尔格伦确信安德罗法戈人居住在车尔尼戈夫以北,米兰克勒奈人居住在沃罗尼基以北,这两个民族曾经与斯基泰人一起击退了波斯王大流士的入侵。本维尼斯德先生认为,伊塞顿人住在乌拉尔山区的叶喀切林娜堡附近。再补充一点,塔尔格伦认为所谓的莫尔瓦文化是斯基泰人的邻居——芬匈种族的安娜罗法戈人及米兰克勒奈人的文化,这种文化的遗迹被发现于德斯纳河及奥卡河流域,考古人员只看到一些枯燥的几何形图饰,根本没有任何斯基泰人所绘出的那种动物形象。

草原上的古代史

草原文明 (3)

斯基泰艺术

斯基泰人在公元前7世纪时向高加索、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米底亚的进攻,以及对亚述帝国的大举入侵并不只是政治历史领域所研究的问题。别忘了,斯基泰人与亚述王国曾经结成过100多年的同盟,他们之间的亲密接触对于我们这些研究草原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依据。毫无疑问,公元前7世纪斯基泰人驰骋于西亚时就已经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过渡。我们还应当在此加以说明,斯基泰艺术的初期也曾受到过克勒特-多瑙河区域霍尔斯塔特的铸铁技术的影响(霍尔斯塔特文化存在于公元前1000或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500或公元前450年间,斯基泰文化存在于公元前700年到前200年间),但主要的是高加索和米底亚国罗尔斯坦地方,由于有各族人民在公元前7世纪的骚动,便与斯基泰人发生了很亲密的关系。弗兰兹·罕撒尔先生同意其在维也纳的同事柯尼格的意见,明确认为在高加索的库班的一大部分青铜古物和在古代米底亚西南部的罗尔斯坦的一部分青铜古物都应该是属于公元前7世纪的。在罕撒尔先生看来,库班和罗尔斯坦的青铜器中有一部分应是属于息姆米里人的。很明显,这两种青铜文化与斯基泰艺术的初期有关系,斯基泰人和息姆米里人的侵略军的骑兵队曾经在这个时期对这些地区进行过骚扰。关于亚述-巴比伦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对于斯基泰艺术的初期作品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我们有一个无可非议的证据,就是在库班克勒梅斯城出土的金铁合制手斧,据考证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物品。在这个手斧上装饰着古代亚述-巴比伦(及罗尔斯坦)古老的画题,两个野山羊站在一棵生命树的旁边,附近还有一只美丽的鹿;这种形象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它也很明显地也受了亚述王国动物象形艺术的影响,但已突出地表现出它是斯基泰式的,是为了装饰目的而制造的。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斯基泰人的动物象形艺术曾经把人们称之为亚述人(或希腊人)的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艺术改变为以装饰为目的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正式建立表现在那些同样存在于库班地区的科斯特罗姆斯卡雅坟墓中的金质动物上,这些无疑也是公元前6世纪的东西,而且金鹿的角具有螺旋式的风格。|Qī…shū…ωǎng|所以,草原上的美学曾在俄罗斯南部流行了好几百年,它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它向东方发展,一直到达蒙古及中国。最初,草原美学有两种趋势出现:一种是写实主义的趋势,毫无疑问,它一方面受到亚述-阿契美尼德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希腊方面的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另一种是装饰主义的趋势,正如我们前面刚刚提到的,它曾把前一种趋势歪曲,改变形式,以达到纯装饰的目的。最终,这个驯马和打猎民族从来就不忽视的所谓动物形象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只不过是装饰风格化的一种支持和借口。

这种艺术趋势可以用游牧民族本身的生活条件来说明,不论西方的斯基泰-萨尔马特人还是东方的匈奴人,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