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历经十年,对富有传奇经历的几十位老人做了抢救性的采访。这些老人中,既有清末最后的国舅、驸马,也有蒋介石的警卫,既有抗战期间地雷战、雁翎队的英雄,也有伪满洲国的警察与日本特务,既有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义匪”及“坐山雕”的把兄弟,也有亲历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国留学生和命运悲惨的中国劳工及慰安妇,他们的历史,就是百年间苦难中国的历史折射,令人读后,不胜感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者简介

李漠,笔名大漠,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90年代毕业于河南师大中文系,后从事新闻工作至今,现为《法制早报》记者。曾供职于《大庆晚报》、《华夏时报》等媒体。曾在《法制早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凤凰周刊》、《民主与法制》杂志等媒体发表《童言孤证 证死河南狱警》、《死刑犯临刑未满18周岁》、《山西警察“吓死”13岁少年》、《浙江“东阳事件”缘起环境污染》、《教授下跪揭黑龙江音协考级黑幕》、《邢树珍被阉割之谜》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后又经“新浪”、“搜狐”等网站和地方媒体广为转载,流传开去。

自90年代中叶,开始着手“最后的故事”创作,安徽电视台“记者档案”摄制组曾就此做专题采访并于2006年3月9日播出。在本世纪初期,又把目光投向铲车下尘土飞扬的北京胡同,3年后,终于把残存的胡同定格在万张胶片中,曾于2003年金秋在京举办“大漠北京胡同老人摄影展”,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摄影之友》、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数十家媒体予以报道。

目录(1)

最后的恭亲王爱新觉罗·毓瞻 / 16

1908年10月20日,就在光绪帝驾崩的当天,慈禧太后颁布懿旨宣布醇亲王载沣之子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关于皇帝人选,朝廷重臣中有人曾提到第一代恭亲王奕䜣之孙袭恭亲王溥伟。溥伟颇有能力,慈禧担心自己因此对朝政失控,最终还是把还在吃奶的溥仪放上了龙椅。慈禧这一选择,改变的不只是大清朝的命运,还有溥伟和毓嶦的命运。

1939年,道光帝第5代嫡孙毓瞻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恭亲王的曲折人生。

最后的国舅郭布罗 / 22

润麒:1922年,宣统帝溥仪的脸上已经冒出了青春豆,便有太监哑着嗓子着急地说,该立后妃了。经过一通忙碌后,郭布罗·婉容被选为皇后,成为中国最后的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也被封为“二品”大员,他也就成了10岁的“八千岁”。后来,润麒还娶了溥仪的三妹韫颖。

……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时,溥仪在新“帝宫”大栗子沟的房间里听收音机。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讲话。溥仪和其弟相对而泣。溥仪只好宣布第三次退位,伪满洲国土崩瓦解。当天,他抛下婉容,挑选润麒、溥杰等8人“护驾”,准备流亡日本。婉容凄厉地呼喊着润麒的名字,润麒强忍泪水,转身而去。姐弟的这次见面,成为永别。

地道战老民兵刘大雨 / 34

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民兵,挖掘了四通八达的地道,与日伪军进行战斗。冉庄民兵在与日伪军的157次作战中,共消灭敌人2100多人。

1939年年底的一天,保定的日伪军五六百人,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气势汹汹地扑来,他们要血洗冉庄。提前得到线报的刘大雨等40多位冉庄民兵们,迅速安排群众钻地道,然后,他们分头埋设地雷,严阵以待。刘大雨和李恒标在五道庙地堡内监视敌人,枪口对准了路口。一股日伪军渐渐逼近。刘大雨向敌人开火,霎时,枪声大作。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就是无法攻克地堡,狡猾的敌人抓住了几位村里的老人作挡箭牌,渐渐靠近地堡。然后逼迫老人用镐头刨地堡,其中就有刘大雨的老娘。开枪,害怕伤害老人,不开枪,形势危急。刘大雨急得大喊:“快闪开枪眼!” 老人们也怒吼:“快开枪,别管我们!”敌人着急了,自己动手刨,老人们趁机躲到一边。刘大雨他们立即拉响地雷,“轰”、“轰”几声剧响,敌人死伤一地。

亲历广岛原子弹 / 38

1945年下半年,二战已近末期,日本仍企图依靠尚存的400多万军队和7000多架飞机负隅顽抗,而且经过3次全民总动员,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