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断章之一(1)

他从容不迫地拿起红蘸水笔。他的面前放着阿美士德号的收支决算书。他用红笔填上亏损总额——£5647。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林赛望着煤油灯,嘟哝着说: “公司,不,英国政府现在应当懂得,这笔买卖是多么合算啊!”

1

阿美士德号——

厦门的粗鲁的提督陈化成,说他模糊地记得曾经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是有道理的。阿美士德是一个英国人的名字,十六年前他为了谈判贸易全面自由化和缔结通商条约而来过北京。

再往前追溯二十年,马戛尔尼曾兼任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使节,带着同样的使命来到北京。但均未成功。

清朝政府根本不关心对外贸易。乾隆皇帝曾托马戛尔尼给英王乔治三世一道敕谕。这道以“咨尔国王”开头的著名的敕谕中写道: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无藉外夷之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说,我国什么都有,不需要同外国通商,互通有无。只是因为外国没有茶叶、瓷器、丝绸这些生活必需品,跑来相求,天朝为了“加惠远人、抚育四夷”,才答应进行交易。这完全是一种单方面地施加恩惠的思想,丝毫没有平等互惠这一通商的基本精神。

事实上当时中国进口的商品大多是奢侈品,中国出口的茶叶等都是西欧的生活必需品。

茶叶是十六世纪初由船员和外国传教士传到欧洲,从十七世纪后半期以后,饮茶的习俗才逐渐在老百姓中普及。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以后,英国才形成了“饮茶休息”的习惯,茶叶的需要量迅猛增加。

中国出口了大量的茶叶,但没有什么贵重的进口货来抵消,因此货款基本上是用现银偿付。可是,清朝却不乐意进行这样有利的贸易,一味地要垂惠外夷。

不仅通商是如此,清朝连外交关系也不承认。它认为中国是天朝,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与它同等的国家。天朝的周围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类的野蛮人的国家;对方来进贡,那还可以;要想进行对等的交往,那简直是狂妄之极。

马戛尔尼失败后又过了二十年,英国于嘉庆二十一年(一八一六)又派来了使节。他就是阿美士德。

阿美士德在谒见皇帝时,因拒绝行一般朝贡者的三跪九叩礼,被赶出了北京。

阿美士德后来担任印度总督,发起第一次缅甸战争,因为这件功劳而当上了伯爵。他死于一八三六年,所以阿美士德号北航时,他应当还活着。

阿美士德号的侦察航行,正是鸦片战争的序曲。

林赛等人详细地侦察了中国海防的现状,调查了兵员、兵船、炮台乃至各个炮台的大炮数,连那些仅有炮台而未安炮的“假炮台”,也让他们侦察得一清二楚。

后来林赛提出了对中国的战略,向英国献策。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下院的主战派很多人都引用了他们的报告。传教士欧兹拉夫眨巴着眼睛说过:“以全中国一千只兵船,也敌不过我们一艘军舰。”这句话也曾多次被主战派议员引用过。

阿美士德在厦门停靠了十几天后,来到了福州。水师副将沈镇邦和都司陈显生因此而受到了“摘顶”的处分。

清朝文武官员官帽的顶上都戴有称作“顶戴”的徽章。按照规定,一品官的顶戴是正珊瑚,二品官是起花珊瑚,三品官是蓝宝石,四品官是青金石,五品官是水晶。被剥夺和摘去这种顶戴,称为“摘顶”。这虽不是革职,但也近于革职的重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断章之一(2)

清朝绿旗营(汉人部队)军官的军阶序列如下:

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千总外委把总额外外委

提督是从一品官,总兵是正二品官。大体上可以这样来理解: 参将以上相当于将官,游击至守备相当于校官,千总以下相当于尉官,从九品官的额外外委相当于中士。

副将是从二品官,沈镇邦的顶戴应是起花珊瑚。现在他官帽上光辉灿烂的起花珊瑚被摘去了,这真是祸从天降。

可怜左营都司陈显生也遭受了摘顶之灾。他给林赛的一封信至今仍保存下来。信由这样值得嘉许的词句开头:“中华与贵国相距甚遥,四海之中人皆兄弟。”信的大意说: 我被摘去了顶戴,乃是我的命运,并不抱怨。唯恐贵船妄听人言,来到本地,累及于我。本地地瘠人贫,年岁饥荒,不足以糊口,哪里还有能力购买那样大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