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进城纳降 (第1/1页)

木坤也在思考着蒋承的话中之意。 他知道其中一点肯定是真的,那就是城中的北周军卒大概还有五千之数。 如果是强攻福禄城,按最低伤亡比例算,是三比一。也就是说突厥一方需要付出至少一万五千人才能攻下福禄城。 此次他们西部突厥出兵一十五万,如今折损了两万左右。 突厥后续还要进攻张掖郡和武威郡,因此保存兵力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其他的,木坤自然心存疑虑。 于是,他命人将蒋承带了下去,自己与众人商议一番。 突厥一方对于北周军投降的事情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以两个万夫长格勒和奥克为代表。 格勒就是那个曾经率领先锋军与李烨交锋过的万夫长。在那次两军对峙中,格勒看到己方士气低落,便果断地选择了后撤,显示出他是一个谨慎的人。他认为无论是真是假,都不应该接受北周军的投降,应该等待援军到来后再做决定。 而另一个万夫长奥克则认为,如果能抢在陆屋率领的援兵之前攻下福禄城,收编酒泉守军,这将是大功一件。这不仅对突厥来说是一场大胜,对北周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将为后续向东进攻张掖、武威两郡提供有利的条件。 双方争论了许久,但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实际上,木坤更加倾向于格勒等人的意见。 首先,木坤本身就是一个谨慎的人。从他出兵以来,无论是面对李烨率兵的骚扰,还是面对独孤青石率兵的防守,他总是小心谨慎地应对,没有采取冒险的行动,这一点便可以证明。 其次,木坤对于攻陷福禄城的功劳并不是很在意。即使功劳再大,由于自己部落的实力限制,他最多只能担任叶护的职位。 而且,攻下福禄城是迟早的事情,对北周的打击也是必然的。 此外,奥克并非来自木坤的部落,包括他率领的兵。木坤可以在三千突厥兵顺利进城、收缴北周守军的武器或者控制福禄城后,再率领大军进城。 即使独孤青石是诈降,这三千突厥兵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控制城门,协助主力部队强攻福禄城。 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损失这三千人,对于木坤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迭利也不会怪罪于他,毕竟如果顺利接受投降,就无需折损至少一万五千人去攻城,这个风险还是值得冒的。 最终,木坤决定派奥克率领三千突厥兵先行前往接受独孤青石的投降。等到奥克控制福禄城之后,木坤再亲自率领大军进城。 众将领也纷纷赞同这个决定。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木坤将蒋承请了过来,并明确表示在一个时辰之后,自己将亲自率领大军进城接受投降。 蒋承回到福禄城,将突厥营寨里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李烨等人。 独孤青石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激动和兴奋。 如果木坤真的亲自率领大军进城受降,他们就有机会将木坤斩杀。然而,李烨却非常平静。 独孤青石见状,不解地问道:“怎么了?有问题吗?无论木坤如何选择,不都在你的预料之中吗?” 李烨说道:“木坤确实会亲率大军而来,但他不会在突厥人控制福禄城之前进城。 最多只会先派一个突厥首领进城纳降。” 听到这话,众人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也冷静了下来。 李烨继续说道:“不过能够吃掉他们先进城的突厥兵也是不错的。咱们得合计一下最多能够吃下多少突厥兵,再决定放多少进城。” 独孤青石与众人商议之后,说道:“原本我们顶多能放进城一千左右的突厥兵。 只要瓮城进来了一千突厥兵,他们便会控制城门,逐步接管城防。再多的话我们便很难再夺回城门。 不过现在有武功高强的不死营的各位前辈,能够出手控制城门,解决一些统兵之人。 那么放进三千人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我觉得放进两千人最为稳妥,咱们的损失也小。” 独孤青石的话从侧面印证和夸奖了不死营众位的武功。 雷布等人听了也是相当高兴。 李烨思虑片刻,以目前的形势,也是认为稳妥为主。 他拍板道:“那就放进两千突厥兵,干掉他们。我和不死营的众位高手前辈一起控制城门,击杀突厥统兵之人。 独孤郎将,其他人你来指挥。 还有,你命人将蒋承记在功劳簿上,不可埋没他的功劳,战后论功行赏。” “好。”独孤青石回道。 “蒋承谢过李郎将。”蒋承也是感谢道。 李烨随后吩咐众将士道:“各自下去准备迎接来敌。” “喏。” 奥克其实也知道,木坤派他进城接受北周人的纳降背后的用意。 但同时,他也知道汉人的一句古话:“富贵险中求。” 他渴望得到功劳,虽然攻陷福禄城的大功劳会被叶护木坤所得,但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首功将会是他奥克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