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佛祖瞪着蚊香眼,张口结舌,没想到世人的**如此可怕,比佛经还绕口,算了,就当没听到吧,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许完了比佛经还要绕口的愿望,都以为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的两人笑着开始抽签。皓帧捧着签筒,摇晃着,心里既紧张又喜悦,口中不听念佛。

“啪嗒”一声,一支签掉落在他面前,岳礼赶紧捡起签,和儿子一起查看签文,“荆山宝玉瑞气钟,欣遇楚文雕琢命。两献谁知不一同,当时侯爵始能封。”

乍一看说的是楚文王,封爵什么的,岳礼看不懂,便问:“皓帧,你这求的是什么签?”

皓帧扭捏了一阵儿,小声回道:“儿子求的是因缘,阿妈还是请大师解一下吧。”

“施主请稍后,待贫僧一一道来。”解签的和尚接过签文,讲解道:“这是姻缘签,说的是和氏璧的典故。当年和氏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献给楚王,楚王命工匠查看,认定乃一般石材,楚王遂砍了和氏双脚。和氏自此后终日号泣,后有人见其苦的凄苦,认为定有隐情,于是再荐于楚王,楚王又命人剖开璞玉,得一美玉,遂名为和氏璧。”

听她说的好像《成语新解》里的故事,皓帧不高兴了:“可是这因缘与和氏璧有什么关系呀?”

“呵呵”和尚继续道:“和氏璧能过成为传说中的瑰宝被世人熟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是由和氏献上,再由其他人献上,最终才成就了和氏璧。是以楚王犹疑不决,不知该把爵位封赏给哪个。签文暗示你当下能够遇到好姻缘,但如果像楚王那样游移不定,只会错失好姻缘。”

皓帧接过签文,心思百转千回,思考着怎么能不错失自己的好姻缘。岳礼却没想那么多,在他看来什么是好姻缘?嫁入皇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是好姻缘,哎呀莫非皓帧会被两位皇女争抢,一家有儿百家求这可是件大好事,岳礼得意地幻想着。

接着岳礼把自己求到的签文递给解签和尚。“天边消息应难问,切莫私心强望求。若把石头磨作镜,精神枉费一时休。”

和尚看着心道不好,这签文说的是百般心机,到时满盘皆空,实在不是好签。可这位是方丈打过招呼的贵客得罪不起,和尚只能婉转解释道:“此签说的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修身积德为要。”

岳礼一把拿过签文,看到最后一句“精神枉费一时休”,也知道和尚没有实话实说,可他也不喜欢听实话,暂且放过她。

“秦公公,逛了这半天也累了,扶我回厢房歇息。皓帧你就在这附近逛逛,别走远了。”说完又回头吩咐道:“小扣子,看好你家贝勒爷,若是皓帧磕着碰着,小心你的皮!”

见岳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解签和尚才擦了一把冷汗,真是好大的雄威。

皓帧好不容易离开阿妈身边,不知有多逍遥自在,要不是顾忌身份几乎要蹦蹦跳跳了,他带着同样鲜少出门的小扣子到处乱逛,突然发现寺庙门前一群和尚围做一团,吵吵闹闹的不知在做什么。

皓帧好奇地张望着,想去瞧瞧却怕被人认出,最后经不住小扣子的撺掇,还是去了。

然后皓帧就看到了一名十七八岁的姑娘,她一身缟素,头上绑着白孝巾,直挺挺的跪在那儿,素素的净净的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眼睛里,一滴泪也没有。她怀抱一把琵琶,正在那儿悲怆的唱着: “家迢迢兮天一方,悲沧落兮伤中肠,流浪天涯兮不久长! 树欲静风不止,树欲静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举目无亲兮四顾茫茫,欲诉无言兮我心仓皇!”她面前铺着张白布,上面写着:“吟霜与父亲卖艺为生,相依为命,回故乡未几,却骤遭变故,父亲猝然与世长辞。身无长物,复举目无亲,以致遗体奉厝破庙之中,不得安葬。吟霜心急如焚,过往仁人君子,若能伸出援手,厚葬先父,吟霜愿为家奴,终身衔环以报。” 白布上,有过路人丢下的几枚铜币,显然,并没有真正要帮忙的人。

这哀愁的姑娘,这悲凉的身世深深打动了皓帧,他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帮助她,这些满口“阿弥陀佛”,原本应该慈悲为怀的和尚甚至在驱赶这样一位可怜的姑娘。

皓帧顿时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顾不得掩藏行踪,怒斥道:“你们这群和尚整天吃斋念佛,到处讨要布施,却私德不修,这位姑娘已经这么可怜了,你们怎么能将她赶走?!你们还有没有慈悲之心,有没有怜悯之心!”

和尚们和其他香客惊讶地注视着一身锦衣玉袍的皓帧,看着他振振有词地样子一阵恍然:这都什么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