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 (第1/4页)

这样一来也有助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团山堡的民事官员们做出各项决策也有依据。

其实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户籍的控制都很严格,一点都不输于后世的户口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后门”太多,地主官绅可以隐匿大量人口,再加上天灾导致的流民,户籍基本等于一张废纸。

眼下辽东团山军治下,每天都有大量逃难的人口涌入,而团山堡的民事部门也为他们一一登记造册。

初到的流民是不允许进入城池的,安置在各个屯堡农场劳作,一般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正式“转正”。

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实在是因为鞑子最擅长的就是玩无间道,找各种开门党……(未完待续。)

。。。

第505章 藏富于民

张力依然是从宁远中右所乘海船,抵达朝鲜国的群山港,而后改乘马车前往汉城。。?‘这一次张力并没有带上李定国,因为李定国目前已经是水师6战队的队长,正在宁远中右所操练兵卒,为以后的开战做着准备。

在马车上与张力同行的是“幕僚长”康兴安,马车内有一个小小的炉子,里面燃烧着炭火。现在已经是春天,天气不似冬季那么寒冷,这炉子的功用主要还是烧水。

车马劳顿,能随时喝上一杯热茶,往往便能祛除一身的疲乏。此刻康兴安用刚刚烧开的睡给坐在车中的张力沏了一杯茶,而后递到了张力的手中:“大人,水开了,您喝一杯热茶吧。”

张力正有些出神的想着什么事情,耳畔听见了安子的话,于是转头看了他一眼,接过了热茶。张力微微吹了一吹茶水,喝了一口过后,将茶杯放在了车厢中的小案几上。

那案几上专门放着一个茶杯托,起着固定杯子的作用,倒也不用担心马车颠簸而导致茶水外溅。张力摸了摸鼻子,对安子道:“安子,李定国现在已经是6战队的队长了,你也要向他看齐才是。”

康兴安讪讪一笑,应道:“大人,定国那小子在军事方面颇有天赋,安子我是八匹马也追不上呢!”

张力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心道安子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那李定国若不是自己开了几百年外挂,又岂会“慧眼识人”?

一想到此,张力轻轻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凝重起来。。‘其实从内心的最深处来说,不管是卢象升,还是李定国,亦或者现在的海州兵备道阎应元,他们并不是团山军缺一不可的人物。将他们招到麾下,更主要的还是一种穿越情节在影响自己。

他们在历史上是悲壮的,可敬的。让人扼腕痛惜的……自己既然来了,不管怎么样,也要做出一些改变才好……

就在张力唏嘘不已的时候,安子却开口了:“大人。您在想什么要紧的事儿吗?”

张力一怔,将思绪收了回来,摇头道:“没什么大事儿。”

康兴安小声地问道:“大人,刚才说起定国,属下有一事不明。还望大人指教一二。”

张力微微颔道:“有什么事不明白的,你直接问吧。?。?‘”

康兴安整了整嗓子,开口问道:“大人让定国训练水师6战队,说是要攻打倭国,这事儿只是咱们高层知道而已。不过前不久团山堡的文工团编排了一出折子戏,戏里演得是嘉靖年间倭寇作乱东南的事儿。后来一些有心人看过之后,便隐隐生出了猜测,恐怕大人是要对倭国用兵。现在辽东百姓颇有些疑惑,一则倭国与咱们大明隔着大海,远不如建奴危险;二则倭国乃是太祖高皇帝定的不征之国。有些人甚至评论大人有些穷兵黩武……”

张力一听安子这话,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在团山军的地盘里,只要不是出自主观恶意,基本秉承“言者无罪”的制度。张力对舆论的自由还是放得比较开,因为社会要进步的话,一定不可太过于“一言堂”。这也是张力对社会制度循序渐进改良的其中一项措施,毕竟要想工业革命,还是要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行,决不能“万马齐喑究可哀”。

现在团山堡军民对于倭寇还远没有后世国人那么痛恨,这也是事实。嘉靖年距离现在的崇祯年已经过去百余年了。加之辽东与东南沿海隔着数千里,普通百姓也没有什么祖上亲戚死于倭寇作乱。

团山军现在多面开战,实在不宜多生是非。这个节骨眼上要远征倭国,也难怪有人觉得张力“穷兵黩武”。

张力思索了片刻。对一脸疑惑之色的康兴安道:“安子,我给你说一些道理,你要好好体会。”

安子立刻正襟危坐,竖起耳朵倾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