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李大人略略有些尴尬,但很快又恢复常态:“小神医但讲无妨。刘大人乃是我同年,向来是老成持重之人……”

同年乃是指在同一年同一科的科举考试中,一起进士及第之人。

明末这官场之中,同年、师生、同乡那都是最最过硬的关系网。朝堂之上选人派官不问才学,只问派系,所以后世便有“明朝亡于党争”之说。可见这同年的关系,有时候比亲爹还要亲。

原因很简单,亲爹没法让你升官,但同年可以。

张力点点头,道:“好,请恕在下冒昧了。刚才在下一直没有辩证李大人的病因,主要是因为李大人这是肾虚,不方便在众人面前明言。”

李大人微微颔首道:“小神医果真晓事,给老夫在下属面前存了几分脸面。”

张力接着道:“大人唇淡面白,舌淡苔白,脉沉且迟,都是肾阳虚的症状。”

刘知行有些不解:“确是如此的话,想那纪郎中也是个老郎中了,为何辩证不出呢?”

张力轻轻摇头,面露自信之色:“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在场几人眼里都充满了疑惑。

张力淡淡一笑:“李大人头痛发热,只是表象。而纪郎中却把这些当成病因,只治标,不治本,结果险些坏了大事!”

众人一脸惊讶,都急切地想听张力继续说下去。

张力接着道:“行医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李大人头痛,这症状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必须小心辩证。而李大人发热,是因为大人阳虚已久,精神不佳,今日多饮了几杯酒加上厅内人多嘈杂,才有发热的症状。”

刘知行道:“那纪郎中所开的‘羌活胜湿汤’有什么不妥?”

张力道:“‘羌活胜湿汤’对着李大人的犯病时的表象,初看之下确实没有什么不妥,但坏就坏在这散热之上!”

众人疑惑更深,张力接着道:“李大人阳虚已久,这‘羌活胜湿汤’发散的作用非常强烈,发散是通过大量出汗来达到目的。而这大量出汗,正是李大人昏厥的原因!李大人真阳本就亏虚,骤然之间再度发散,导致虚阳外浮!”

这么一说厅内三人都听懂了,刘知行道:“李大人本来就阳虚,还被纪郎中的‘羌活胜湿汤’把真阳给发散出去,所以导致晕厥!”

张力点点头:“正是如此!”

李大人一脸惊恐之色:“若非小神医的医术卓绝,老夫今天就要一命呜呼了!”

刘知行道:“小神医,你最后那一针金针回阳之术……”

张力微微一笑,却不作答。

第十一章 东海首郡

其实张力倒不是故意不说,只是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这历史上原本首次针刺关元x以逆天回阳的人物,正是明代的李士材。【阅】其医案记载在清代人所编纂的医书之中,张力不清楚李士材这一针在明代到底有多少人知晓。毕竟李士材在明代也不是特别有名,但若是放在清代,那便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众人各自凛然,心道这是独门绝技,小神医不肯说也属正常。

李大人长叹一声:“唉,老夫这阳虚之证已困扰多年。今日老夫有些疲倦了,还请刘大人送我回府。”

刘伦父子连声答应,很快便安排妥当,将李大人送回府衙了。

张力回到厢房,那康兴安却是早已在另一间房睡得鼾声大作。张力也觉得颇有些困乏,自个儿也上床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张力和康兴安刚刚起床,就有丫鬟将早餐送到厢房。

那丫鬟深深一福:“小神医,老爷和少爷今日一早就出去拜会朋友,特地叮嘱婢子给小神医您准备早餐。”

张力一看,丫鬟手中盘子盛的乃是两碗银耳莲子粒�土酵牍鸹ê煸嬷啵�姑白湃绕��

张力笑道:“有劳了。”

那丫鬟将早餐放在桌上,又道:“小神医慢用,婢子告退。”

张力点点头,丫鬟下去之后,康兴安看着如此精致的早餐,面露疑惑之色。

这厮昨晚睡得跟死猪一样,有些不明就里。张力就将昨夜的事情告诉了他,康兴安这才恍然大悟。

“小神医可在么?”一声娇滴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张力不由得向门外看去,

只见一名约摸二十岁左右的小妇人从屋外探了个脑袋进来,这小妇人描眉画眼,薄粉施朱,梳着一个缠髻儿,那发髻上金光闪闪,显然是用了不少金玉,才堆砌得如此模样。

再细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