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齐威王:自孝见忠,闻叛不疑(2)

齐威王对章子自孝见忠,以诚见信,因而能闻叛不疑,信任如初。他对章子判断结论的正确性得到了事实的证明,从而表明了他对章子两种考察方法的可靠性。在两种方法中,即使忠孝一体的伦理意识超出一定时代而不复存在,齐威王以人格齐一和谐规律为前提的识人方法还会仍然适用。

颜斶:争尊王庭,乐居山乡(1)

颜斶是战国时齐国的名士。《战国策?齐四》载,齐宣王见到颜斶,对他说:“斶,前面来!”颜斶对宣王说:“王,前面来!”宣王很不高兴。宣王身边侍臣说:“王,是做君主的;斶,是做人臣的。王说让你前来,你反要让王前来,这怎么行呢?”颜斶回答说:“我颜斶向前是倾慕权势,而大王向前是礼贤下士,与其使我倾慕权势,不如使大王礼贤下士。”

宣王气得变了脸色,问:“是王高贵,还是士高贵?”颜斶回答:“士高贵,王不高贵!”宣王问:“你的说法有什么根据吗?”颜斶回答:“有根据的!过去秦国攻齐,曾下令说:‘有敢去柳下季(即春秋鲁大夫柳展禽,谥惠。与周初伯夷并称夷惠。受后世尊崇的清高廉洁之士)坟墓五十步以内打柴的,杀无赦!’同时又下令说:‘有能得齐王之头的,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此看来,活着的王头,还不如死士的坟墓。”

宣王听了,默然不语,但仍不高兴。颜斶于是讲了一番尧、舜、禹、汤及周文王推举贤士的事迹,论证了“贱为贵本”的道理。宣王终于被说服了,他感叹道:“哎呀!我到今天才听到了一席君子之言。希望您能接受我为弟子。以后您颜先生与我在一起,食必太牢(指享受天子诸侯的食物待遇),出必乘车,妻子儿女都穿华贵的衣裳。”颜斶辞谢说:“玉生于山中,受琢制就会毁坏,并非它不再宝贵,然而它不是完整的璞玉了。士生于山乡鄙野,受推举则有厚禄,并非算不上尊贵,然而他的形体和精神不再和谐完整了。我希望能回到自己家中,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诚正以自娱。大王的职责是发布命令,我的职责是尽忠直言。希望能就此告归。”于是颜斶步行回到家中,他归真反璞,终身未仕。

宣王初见颜斶,充满着君王的优越感,他呼颜斶向前,后又忿然质问王和士谁更高贵的问题,俨然君王的高贵自不待言。颜斶在这位自矜自贵的君王面前毫不让步,他既要保持士人的自尊,又要让对方承认士人的高贵。为此他与对方连续进行了三个回合的论辩。第一个回合,他针锋相对地呼宣王向前,并有意把君王的向前抬举为明君必具的礼贤下士,而把自己的向前故意贬低为人所厌恶的趋炎附势,为自己拒绝宣王的传呼和使宣王服从自己的传呼同时找到了极为得体的托辞。自然,无论是谁向前,其动作本身绝无个人品格的含义,但这种动作所体现出的个人形体的趋附,却被颜斶巧妙地加以夸大,提升到个人品格的意义上去发挥。颜斶发挥出一种巧妙的托辞,说服宣王服从自己的传呼,不仅是要在他和宣王之间确立一种由对方行为动作认可的主从关系,折煞对方的威风,而且是要借这一发挥向对方显示士人的聪敏智慧,折服对方的心灵。果然,宣王一股威风扫地的恼火,他怒形于色,却难以反驳。

在第二个回合,宣王难抑恼怒,一开始就抬出了他心中王高贵于士的铁一般的定则。他貌似客气地提出了王和士谁更高贵的问题,既是要以铁则压迫颜斶,逼他放弃士人的自尊,同时又想让颜斶自己揭开君王高贵的铁则,在客气中使颜斶落入更大的难堪。颜斶自然明白宣王的心底,他跳出对方设置的圈套,按自己的思路坦直回答,在王宫中做出了“士人高贵,王者不贵”的惊人之语,解释此语时,他故意选出秦王奖惩士兵的两个命令作对照,以此说明活着的王头,赶不上死士的坟墓。其实,秦王对士兵奖惩的分量并不反映齐王与柳下惠本身的价值,颜斶对此并非不知,但他要借此说明士人的高贵,同时还想故意借此不能说明问题的根据作个糊涂论证,有意愚弄宣王及其侍臣,进一步显示士人的机敏雄辩。宣王心中不悦,但默然不语,也许他虽然觉得颜斶所说的事情难以成为理由,但却拙于反驳,已经开始感到了自己才智的短缺。

在第三个回合,颜斶面对齐王及其侍臣对他上述论证的不悦和反驳,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诸家学说的精通,左右逢源,从更高的层次上论证了“贱为贵本”的道理。我们无意对这一论证过程作过多的欣赏,但却可以确信,颜斶是从宣王有所耳闻的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