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韩昭身子一轻,如腾云驾雾一般摔了出去,只道这一跤一定摔得不轻,不料身子自师弟们头顶飞过,直落到三丈开外的地上,连退了几步,卸去了余力,竟然安然无恙。

他定了定神,惊魂稍定,心中也知是人家手下留情,但对这人武功之高也更加畏惧,连忙大喝道:“布错剑大阵,围住他们!”

错剑大阵并非封不平几人所创,而是昔年剑宗高手所创的一套阵法。昔年华山剑、气二宗之争,互相贬抑对方武学,都认为自已坚持的,才是华山武学的正途。当时虽然剑宗人才济济,但修为高深的老一辈高手中,气宗高手人数虽少,武功却在剑宗之上,气宗以此事实大肆打击剑宗,认为武学修至巅峰,剑宗终是难敌气宗。

剑宗对这一说法表面上虽嗤之以鼻,其实心中也知所言非虚,当时华山掌门是气宗的凌若虚,他的剑术本就高明,内功修为更已到了三花聚顶的极高境界,与他平辈的剑宗高手若论剑术或可不在他之下,但内力修为远不及他,平时交手切磋没有一人是他对手。

若非剑宗后来出了个年轻弟子风清扬,不知从哪里学来一套极高明的剑术,他用的这套剑法虽不是华山剑法,但他行走江湖一连挫败了许多一流高手,江湖上却只认得他是华山剑宗弟子,因此大扬了剑宗名声,否则剑气二宗之争早已分出了胜负。

有鉴于此,剑宗几名杰出高手才研究出这套错剑阵法,弥补气功逊于对方的不足,气宗也早已探知这一点,因此在玉女峰上以言语相激,要双方一一对决,不可出此群战之法,否则当时这套剑阵若由当时剑宗的绝顶高手使来,威力更是不凡。

不过当时华山剑气二宗虽对武学看法不同,倒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气宗骗走了风清扬,只因为他用的不是华山剑法,纵然赢了,也不代表剑宗正确。又迫他们不用剑阵,彼此以真才实学较量,以为华山正宗下个定论。

华山掌门凌若虚本来剑气双绝,为了折服这些剑宗师弟们,执拗脾气上来,玉女峰比剑时也弃剑法绝学不用,任凭剑宗高手剑气千幻,剑招万变,但他凭着练到至高境界的紫霞神功,以拙胜巧,以静制动,竟也连败剑宗十余位高手,结果自已也受了重伤。

他是华山派掌门,本想藉此大败剑宗,结束自蔡肃、岳子峰两位前辈以来的剑、气之争。不料那些剑宗弟子也是性情刚烈,比剑失败,竟然一一自杀,从此五岳剑派排名第一的华山派人材凋零、几乎覆亡,大违凌掌门本意,他死时心中也已深怀悔意。

以凌若虚的武功,对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和这剑宗的错剑大阵也极为忌惮,可见这阵法的厉害,此时那些弟子见大师弟被来人一招击退,已是大惊,一听之下立即布起错剑大阵来。三十多人迅速穿插,你进我退,倾刻之间一道纵横交错的剑网已经织成。

韩昭对这套错剑大阵深具信心,见数十把明晃晃的长剑已将那武功奇高的人围在当中,这才匆匆赶去请示师父。

吴天德还不曾听说华山剑宗有过剑阵,见那些弟子训练有素、攻守有度,布起剑阵来竟是风雨不透,心中十分欢喜,有心想试试这剑阵的厉害,眼见六名弟子上下左右同时刺来一剑,立即身形跃起,犹如冲天鹰隼,一抬手已接住那柄自空中落下的长剑。

吴天德一剑在手,一道惊人的剑芒亦随之而起划空而出,凌空一剑旋击而下,剑如光轮似已囊括天地无物,凌厉无匹的剑气过处,六道剑影如潮水般退却。

吴天德身形甫落,那六人甫退的同时,交叉而过又是六人如长江后浪蜂拥而来,此时吴天德身形尚未落地,六人时机拿捏的正是时候,若换了一人,便只有以一已之力硬接这六剑。六人六剑角度已囊括前后上下各个方位,六剑同时袭来,若是分而击之,气无法凝于一点,便无法发挥内力优势,只须被对方缠住,这些人六人一组,你退我进,剑势错落如潮夕起落、连连绵绵再无一刻停歇,叫人眼花缭乱,除非武功高出对手太多,否则必然久战失手。

吴天德见这阵势心中一奇,这错剑阵的原理竟然暗合独孤九剑中信手挥洒、如行云流水,招招相扣、式式连环之理,不过独孤九剑的剑意是以一人使剑,招式牵引连环,千剑万剑也形同一剑,这剑阵是诸人合作、彼进我退,互相呼应,弥补别人一招使毕,旧力方去新力未生时产生的空隙。

他自不知这剑阵正是当年剑宗几位高手见过风清扬使剑,他们浸淫剑法一生,只瞧风清扬剑招,虽悟不透独孤九剑的奥妙,却也知道他剑剑连环如同行云流水,也是致胜关键之一,虽不能因此创出类似的剑招,却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