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会,但恐怕上海租界内不行了。他说:

我忽然想起李鹤呜(达)的夫人是嘉兴人,何不去嘉兴开会。于是便立即跑到渔阳里去商量,因为鹤呜是住在仲甫家里的。我们商量决定,鹤呜夫人明日早车赴嘉兴,先雇一只大船等着,我们第二班车去,乘船游南湖。于是连夜分头通知各人。到了第二天,三三两两地到北站上车,我也抱病前往。到了嘉兴,早有鹤呜夫人在站等候,率我们上船。当地的人,以为是游南湖的,也不注意。我们把船开到湖中,忽然大雨滂沱。我们就在船上开起会来,通过党纲和党的组织。18

出席中共“一大”(4)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至今有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介绍,说法很不一致。*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史大事年表》一书中称:“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由张静如等人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书称:“在最后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还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由陈独秀任中央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而黄美真、郝盛潮主编的《*史事件人物录》,只笼统地说“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王健英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称:*一大成立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中央局”,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为委员,并分别担任书记、组织与宣传各部主任。

由于有关*第一次代表大会所产生的领导机构的原始文字,尚未被发掘,所有的记述都是以“回忆”为依据,因而不尽一致,是不可避免的。但据周佛海称: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除通过党纲和党的组织外,并选举陈仲甫(独秀)为委员长,周佛海为副委员长,张国焘为组织部长,李达为宣传部长,陈独秀未到上海的时期内,由周佛海代理。19

周佛海的这种说法与上述大多数的记述,基本情节是一致的,主要的区别就是周佛海是否被选为“副委员长”和“代理委员长”。此事笔者难于作出判断,只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作为历史疑案了。

*一大于8月初结束,是月中旬在上海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会办事处,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通过该组织出版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在帮助工人学习文化的同时,秘密地向工人宣传*主义,并组织产业工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

周佛海说:“大会完毕之后,一面指派各地的负责人,分头前往工作,一面在上海活动起来。我们觉得实际工作,要从劳动运动做起,于是便成立了一个‘劳动组合书记部’,以发动并指导上海劳工运动。‘劳动组合’是日本名词,‘书记部’是俄国名词的翻译。把一个日本名词和一个俄国名词合并起来,做一个劳工运动组织的名词,是费了许多心思想出来的”。20

周佛海曾自我吹嘘地说他在“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曾秘密地在工人中开展活动。他说:例如在日本人经营的纱厂的工人,想学日语,他便在工人居住的地方,开一日语学校,他每隔一夜去教两小时。“‘到民间去’的口号,我们都做到了”。21

正当周佛海在上海活动得起劲的时候,暑假快完了,他必须回到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去上学,因此,只好去电催促在广东任教育委员长的陈独秀回沪。但陈独秀回到上海后,却发生了被租界巡捕房逮捕的事件,他因为要给陈独秀送一封信,而险些被捕。正在这个时候,由于第三国际要在伊尔库茨克召开一个远东弱小民族会议,以对抗美国将要召开的华盛顿九国公约会议,中国方面,要召集工人、农民、商人和青年的代表,派去参加。周佛海说,接到这个通知后,由于时间非常急促,而又毫无准备,急得他毫无办法。他与众人经多次商量,决定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各大城市,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各都市,都派人去召集,长江一带,则由他亲自出马。于是,他便乘船到了长沙、汉口、安庆等地,通过毛泽东、陈潭秋等,约集了一些青年,交代了有关事项。在他返回上海时,陈独秀已经被营救出狱,由于学校早已开学,他便把经手的事项,交给了陈独秀,离开上海,往鹿儿岛上学去了。

脱离共产党(1)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推动了全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党的组织也得到了一定发展。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纲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奋斗目标。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