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你为我们操心太多了,你要多保重啊!”

他问我的情况,我说:“按少将离休年龄的规定是55岁,可我53岁就离休了。”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嘛,安心休养吧!”接着他说:“听说,你们这里是将军村了。”

“不能这样说吧,只有姜茂生和我是少将级。”我解释说。

“我听老百姓说的呀,你们不要小看自己,群众是尊重你们的,你们这里是将军村、荣誉村。”张老这一番话,把我说得心里暖乎乎的。喝完茶后,他看了看房子,又看看周围,口里不停地说:“不错,不错,党和人民没有亏待你们呀!”我说:“够优待的了。”他看完,就回榕湖饭店去了。临走时,叫我和几个原红七军的老同志到他那里。

下午,我和姜茂生、谭庆荣、黄超、杨维森、覃思忠等同志都去了。一进房子,暖气向我们扑来,加上好不容易才能和张老在一起,身体更感到暖和了。我们坐下来,就热烈地交谈起来,张老说:“你们没有工作,可以给年青人讲讲革命故事,也可以写点东西,教育后一代呀!”我们说:“写东西,困难不少。”他说:“我年纪比你们大,困难更多,我也要写。你们应该写一点,有病就看病嘛!”他还问我们,回农村过没有,他说:“有时间,要到农村去看一看,不要老是‘孤守城池’。”他把我们逗笑了。他的话听起来虽然很轻松,但意义极深刻,一是要我们写革命回忆录,把革命传统传下去;二是不要脱离群众,时刻关心群众生活,离休了也要密切联系群众。这就从根本上提醒了我们,要保持红军光荣的本色。他的话,至今仍在我的耳边萦绕着。当天下午,他又搞了一桌饭,请我们一起进晚餐。

1969年,中央军委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我和黄超去参加,趁机请假去探望张老。黄超得批准了,我因有“反革命”问题,未得批准。黄超去到张老那里,张老关心地问:“国翰不来?”黄超告诉他,来不了。张老知其原因,就说:“你们回农村去吧!”意思是说,林彪整你们,不相信你们,你们就回去吧!不要等着挨整,避开算了。当时张老也挨林彪整得够呛,他身体病得更厉害,连回忆录也写不成了。他和我们是患难同当的,张老是被林彪折腾致死的。他时刻关怀我们,我们更永远纪念他。

缅怀张老 学习张老 金冶吴健今年(2 )是张云逸同志诞辰100周年。回顾张老的革命一生,我们无限怀念,无限敬仰。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新四军副军长,那时,我们有幸在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张老的身边工作多年,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我们耳濡目染,深受薰陶。回忆半个世纪前,张老对我们言传身教,关怀备至,我们永记不忘。今天,海南省文昌县纪念张老诞辰100 周年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特撰文,以表达我们对张老的深切怀念。

我们早就知道张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50年代初,我们从北京到广州检查工作,在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时,讲解员向我们介绍说:当年差点闹成“七十三烈士”的笑话。为什么?回答说:“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时,原有张云逸参加,后因他又另有任务,所以幸免于难……”。从他那传奇般的叙述中,佐证了我们早就闻知的张老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 月6 日,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移南昌,张云逸被任命为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1938年11月,他由皖南渡江北上,到了安徽巢湖之滨,庐江以西的东汤池(现称东池镇),位于桐城、舒城两县交界处。这里群山环抱,地形复杂。1939年7 月经党中央批准,由新四军军长叶挺主持,在东汤池正式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为指挥、前委书记,徐海东为副指挥,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赖传珠为参谋长,统一领导江北部队,开展对日伪军的斗争。江北指挥先后领导第四、第五、第六支队,江北游击纵队,豫鄂挺进纵队。张老到了江北,认识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的右倾错误:不敢大胆发展武装,不敢大力向敌后发展建立根据地。1939年11月刘少奇同志到皖东后,传达了中央指示,批评王明右倾错误,指出不发动群众,不发展武装,不建立政权,做了国民党的工具。刘少奇又指出,抗战主要靠枪杆子,有了枪杆子,还要有个“家”,即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张老紧密配合刘少奇,扭转了皖东局面,扩大了军队,建立了政权与根据地,抵制了项英“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发布重建新四军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