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靡愿爬ㄋ�囊簧��┤缙牖腹�⒊��醯鹊取�

谥法制度,堪称中国之独创。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谥法面前,惟实惟真。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微言大义,而乱臣贼子惧。谥法之功用,近似于此。善有善谥,恶有恶谥,人君也不能例外。在《史记正义?谥法解》里,我大致数了一下,用来谥号的字,计有一百零三个。每个字都和易经的卦相一样,有着对应的解释,以供对号入座。因此,一个人在他死前,就可以大致猜出自己的谥号。

谥法对“悼”字有三解:恐惧从处曰悼,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对“襄”字有两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具体到赵悼襄王身上,其“悼”当指年中早夭,即年不称志之意。其“襄”当指甲胄有劳,即征伐不厌之意。也就是说,赵悼襄王的一辈子可以这样描述:不爱和平爱战争,壮志未酬身先死。

当然,此时赵悼襄王依然健在,而且情绪亢奋,准备要大展宏图,他绝不会想到,他在人世的光阴,仅仅只剩下一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在好消息来临之前,事情总是越变越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说,在悲剧来临之前,事情总是越变越好?也许,这么说未必成立,但至少在此时赵悼襄王的身上,这种说法却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这是赵悼襄王执政的第十个年头,国事进展顺利得一塌糊涂。在赵悼襄王的主持下,姚贾的运作下,赵、燕、齐、楚四国团结一心,成功形成了对秦国进行群殴的国际局面。在经历过长平惨败之后,赵国终于迎来了大国复兴的最佳契机。

然而,就在形势如此完美之时,悲剧悄然降临。而这悲剧,正源自赵悼襄王接连犯下的两个错误。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第一个错误。

骄溢之君寡忠。郭开本是赵悼襄王最宠幸的大臣,也是赵悼襄王眼中最忠心不二的大臣,然而,在秦国金钱炮弹的攻击之下,郭开第一个作了俘虏。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郭开于是向赵悼襄王进谗言,要为秦国除去姚贾。

打小报告其实也讲究包装,郭开的策略就是:将姚贾包装成一个人渣。好在,姚贾的人品是众所周知的差,在他身上挑毛病容易,往他身上泼脏水更容易。

郭开道:“大王,姚贾侵吞公款。”

赵悼襄王愣了片刻,叹道:“无官不贪,且由得他。毕竟人才难得。”

郭开再道:“姚贾暗中调戏妃子。“

赵悼襄王面色大变,狠声道,“放浪之徒,无廉耻乎?”

郭开又道:“姚贾还背地里说大王坏话。说大王是亡国之君,志大才疏、骄横肆行、鼠目寸光,赵国数百年基业,必将毁在大王手里。“

赵悼襄王大怒,拍案而起,骂道,“娘希匹。”

于是下令驱逐姚贾,从此不许他再踏入赵国土地半步。诏书即下,有赵臣举茅劝谏道,“姚贾,大王之忠臣也,韩、魏皆欲得之,故友之,将使王逐之,而己因受之。今王逐之,是韩、魏欲得,而王之忠臣有罪也。” 赵悼襄王盛怒之下,哪里肯听!

姚贾时年四十不到,就已经主持四国合纵,一举成为国际风云人物,士女纷纷示爱,诸侯争相交结。春风得意之下,姚贾也不由自矜道,姚贾,我早知道你不会像你阿父那样,看一辈子城门。你是注定要大富大贵的。

姚贾和李斯一样,都出身于社会底层。而姚贾比李斯更惨的是,他还曾经是一个失足青年——他当过小偷,而且还因此被吊起来打。这件糗事,在相当长时间内,也成了他人生中难以洗刷的污点。后来便常有人拿这事来讥笑他,姚贾不免要争辩道,“是窃,不是偷。好伐?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赵国都城邯郸(2)

人就笑道,“那为什么被吊起来打?”

姚贾道,“很稀罕吗?张仪也被人吊起来打过。”

张仪是魏国人的骄傲,他的发事史,在首都大梁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人便冷笑道,“张仪是受冤枉的。你怎配和张仪比?” (注:张仪未显时,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姚贾犹自强辩道,“那又如何?反正都是被吊起来打。”

话说回来,这一通狠揍,还真把姚贾给打醒了。姚贾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他自问,偷盗求的是什么?财嘛。既然要求财,又何必一定要偷盗呢。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