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不可能有人在这里下葬,因为这里的运输在以前非常的不方便,建造墓穴用的材料根本运不进来。

为了验证这里到底有没有墓,陈子杨用土集中的闻土之法看了起来。土集中的闻字诀分为鼻闻土,眼闻木两个部分,指的是通过墓穴周边的土壤以及树木的长势等等,来判断墓穴的规模以及墓道的位置。

所谓的鼻闻土,是指墓穴在修建之时挖出来的土,通常只有几种处理方式,一是以封土堆的形式重新盖在墓上,二是就地处理,用于一些龙穴的小型改造或者是堆填。三是运到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处理方法,都会留下可以探查的痕迹。

封土堆这种处理土的方法简直就是在告诉别人这里有个古墓,你来挖吧。而用的最少的办法就是把土用于改造龙穴,因为一来龙穴不是什么人说改就能改的,龙穴的改造非风水术大成者不能为之。改不好的话轻则破坏龙脉,重则埋葬之人的后代和改造龙穴的风水师都会遭受风水的反噬。

而且就算是改造的比较好的龙穴,改造的部分因为缺少了历史的沉淀,却更容易留下痕迹。好的风水师一眼便可以看出龙穴改造的痕迹,从而推知墓穴的构造。

至于把土运至他处是最为稳妥的方法,既可以处理废土,又留下较少的痕迹,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其弊处,把土石运的远了往往会加大工程量,同时也容易暴露建墓的事情,运的近了却依旧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痕迹。

而闻木之法,就是靠植被来判断附近有没有墓穴。以前因为运输的不发达,建造大型陵墓的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最常见的就是在山区林密之处砍伐树木,或者是在多山石之地开建采石场。大都都是在陵墓的附近。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建造墓穴的地方,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而土集中的闻字诀就是利用这些痕迹来判断附近有没有墓穴以及分析墓穴的构造和找寻墓门位置的方法。

第50章 确实有墓

陈子杨仔细的用闻字诀的方法观察起附近来。闻木之法在这个地区并不适用,苇子河上游不到三十公里就是临海市的林场,从那里只需要用放排的方法就可以很省力的把大量的木料运送过来,现在如此,以前更是如此,所以在这里建造墓穴根本不用在附近砍伐树木。

陈子杨仔细的按照土集里教授的闻土之法方法观察附近,不久就在远处一座山峰上看出了些端倪。这附近的山峰裸露的石头比较少,估计大多数的石头都埋在土层以下,山的表面也长满了各种树木。

而距这里比较远的一处山峰,虽然乍一看上去虽然也是绿色,但是细看过去,山峰上面的树木却很少,大都是一些灌木和杂草,多年成材的树木基本没有。而且这座山的表面裸露的石头明显比其他的山要多了许多。这应该就是以前修建这个陵墓堆土的地方了。

这里果然有墓!而且看这堆土量,这个墓的规模还不小呢,陈子杨通过闻字诀验证了自己认为这里有墓的想法。

可惜的是陈子杨的闻字诀只是学了个皮毛,要不然的话通过那座土石山的细节就可以推断出墓穴建造的大概年代了。

折腾到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再不往回赶就要在山里留宿了。陈子杨拿出罗盘,选择了几座明显的山峰作为地标,仔细的记下了龙穴的位置,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向苇子河的方向走去。

四个小时之后,在天刚刚擦黑的时候陈子杨找到了一条土路,并奇迹般的在路上搭上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的主人就是苇子河的村民,他是到附近的山上采野生药材的。听说陈子杨要去苇子河住宿,便热情的搭载了他,一定要他去自己家开的小旅店住。苇子河的村民几乎家家都开旅店或者开饭店,上山采个药能意外的拉来个客人他也很高兴。

陈子杨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闻着扑鼻而来的青草香,向潜水鱼化龙的方向望去,此时的他心里没有刚找到龙穴时的那种欣喜,有的只是满肚子的疑问。这个墓是谁的?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埋葬的又是谁?这么大的工程量所用的材料又是怎么运来的?算了,可能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得到答案了。

夏去冬来,大核桃镇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比天气更冷的是陈子杨的心。一个噩耗让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陈子杨的父亲陈念忠退休几年了,一直无所事事,今年老头和几个人一起在江边一处水洼处抬水浇冰,开了一片滑冰场。陈念忠白天在那里滑滑冰,傍晚再浇浇水养养冰场,这样一来能够锻炼身体,二来也不至于无所事事闲的发慌,老头辛苦了一辈子,闲不住,一闲下来浑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