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虽然在这里并没有什么油盐酱醋的调味,可是仅仅就撒上一些盐,却把这食物中的鲜味完全提取了出来。这一顿饭把杨雷吃得直冲李林挑大拇指,一个劲儿的夸他本事大,手艺好,这一路上有他可也算是享了福了。

刚刚吃完了饭,陈子杨就接到了王川打来的电话,原来王川真的搞错了,他一激动之下没有注意到,书里的那副插图,实际上是给后文的插图,并不是说的目前的这片兴凯湖。

因为当时一下子看到了这么重要的线索,所以王川一激动之下头脑发热,也没有注意那么多细节,仅仅看着插图前面写着兴凯湖,他就以为是这里了。这一下把陈子扬气得半死,好家伙,那岂不是说这一路上的准备都要打水漂了吗!

可是随后王川把另外一座小湖的地点发了过来。这一下陈子杨的脑袋更大了,这个湖的位置离这里差的也太远了,虽然同样都是在黑龙江省的境内,可是这一座湖的位置竟然是在接近了大兴安岭地区,离这里相差了差不多1400多公里。

看着新的目的地,陈子杨简直哭笑不得。再次用估算的方法按照寻龙诀的方位大致画了一下,陈子杨几乎九成九的肯定,他们这次的目的地就是在大兴安岭地区了。

陈子杨在心里把王川骂了180遍,可是也没有办法,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但是好在之前陈子杨分析他们的目的地应该在一片山区,所以队伍的组成和携带的装备都与山区有关,这也算是错有错着了。

既然这个渤海地宫的位置可能是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当中,这些东西倒也用得上,也用不着再重新准备了,于是几个人商议过后,便开着车直奔大兴安岭地区。

1400多公里的距离,因为要保持体力,所以大家也是白天开车,晚上休息,这样下来,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到了目的地附近,这两天所走的路程也有一些是山路,很颠簸。

陈子杨觉得自己胸口的伤痛更严重了,这一下可被王川害苦了,弄错了目的地,失去了两天的时间不说,再把自己折腾个好歹儿,到时候可怎么找渤海地宫所在。

而在王川查找的那本书里,并没有对这个湖的位置有详细的记载,仅仅是有一些简单的介绍,通过他的推测,以及利用新老地图的对比,几个人猜测着这个湖的位置。

两天之后,一行人来到了距离大兴安岭地区几百公里处的一处小平原。在这里陈子杨看着周围的山川地貌,才点了点头,这里又有山又有水,才像是图画中画的那个地方。

随后几个人在附近的一处村庄中休整,找了村庄中几位老人询问附近那个湖的情况,其中有一位老人给他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位老人说,他曾经听自己的祖父说过,在此地西北方向的山区里曾经有一个湖,湖里的水流出来成了一条河流,只不过后来那个湖已经渐渐地干涸了。

谢过了这位老人之后,几个人便赶往了老人所说的那处地方。

第164章 找到起点

这座山的海拔并不算高,同时坡度也比较缓,几个人不费什么力气就走到了半山腰处,看着周围的地形,估计这里就是原来的那座湖的湖床。

陈子杨冲杨雷撅了撅嘴儿,那意思是该你上场了。杨雷便放下了身上的背包,拿出了工兵铲,走到了河床处挖了几下,伸手把坑里的石子和沙土拿出来了一些,在手上看了一看,又闻了一闻,随后又走到旁边,一模一样的又挖了个坑,再次抓出了石子和土,看了一看,闻了一闻,然后冲陈子杨点点头,那意思是可能找对地方了。

几步走到了大家的跟前,杨雷对大家说道:“没错,这里原来肯定是个湖,就是干了很长时间了,咱们是不是要找那条河流的出口处?那么咱们就得分开找了,看看哪里有旧河床的痕迹。”

几个人刚要分开的时候,张三和李四把大家叫住了,随后打开了他们的背包。背包里的东西着实把几个人吓了一跳,里面闪出了一片黑黝黝的光亮,竟然全是武器。随后两个人从背包里挨个的把武器发给了大家。

武器只有两种,一种是乌兹微型冲锋枪,另一种就是手枪,这种冲锋枪陈子杨以前在电视里见过,枪非常的短小,下面有一个长长的弹夹,让这把枪看上去很有特点。这种枪很适合巷战,同时装弹量也多,长长的弹夹可以装弹五十发。

最主要的一点是这种枪重量比较轻,对于几个人这次不知道多远的行程来讲,是最合适不过了。既能满足火力上的要求,同时又不至于增加太多的负重。

一看到了武器,杨雷两眼又冒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