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家还是分得清。”“哦,那就好。”朱浩满意的点头。又问道:“是那些出入呢?”程咬金答道:“几年前这里繁华地很,街上的小摊比现在至少要多了一倍,逛街的人也是密密麻麻的,比现在热闹多了。”“哦……”朱浩答应了一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乱世到来,繁华不再,这些都是情理之中地事,不过朱浩还是感觉心中的一丝沉闷。东都繁华与江都不相上下。比西京还要强些。即便如此,比起几年前的时候还是要差了一倍。可以想象,短短几年间,到底有多少普通百姓遭受劫难。在朱浩以前的记忆,以及最近两年的了解之中,杨广即位之后七八年的时候,隋朝到达了最鼎盛的时期。八百多万户籍。五千多万人口,垦田五千多万顷。这个数据看着直观,却不一定能让人清楚其意义。不过在朱浩所学的唐代史上,贞观之治末期。也就是伟大地李世民快要驾鹤西去的时候,全国户籍才三百多万户,人口大约三千万出头,垦田量是隋朝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开元盛世的时候,距离隋朝灭亡已经一百年整了,唐朝的繁荣也到达顶峰。这时候唐朝的人口总量几乎与隋朝鼎盛时期相当,垦田量却还差得极远,大约只比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多一点。这其中有土豪地主兼并土地地原因,不过也可以说明盛唐时候,平均每个农民拥有的土地比起盛隋来。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盛唐绝大部分的财产都被集中到了极少部分的地主手中,也是其后动乱百余年直至灭亡地的原因。眼中触犯地主阶级的利益,可能也是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吧!封建社会时候。人口和土地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杨广三征高丽。第一次就出动了整整一百一十万军队,其中骑兵就有十几万。这个数字没有任何的水分。不是曹操那种二三十万军队诈称百万可以比的。自杨广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有这样的出兵能力了。历史的沉重不是朱浩自己的一双肩膀就担得起地,朱浩想驱散这种令人心绪郁结的情绪,正要说话的时候,就听旁边地程咬金道:“朱将军,前面不远就是天津桥了。”鼻翼间问道一股桂花香味,朱浩心中一动,道:“老程,我们去喝酒吧!”“喝酒?那感情好!”程咬金因为军令,“保护”朱浩北上地路上不能沾酒,就因此让他郁闷了许久,时常向朱浩抱怨。现在听到酒一下就问道旁边的酒香味,于是大喜道:“前面就有一家小酒馆。咦,是桂花酒地味道!”“不要声张,让车队开往行馆,我们等会儿回去就行!”“某家省的!”虚行之要安排些事宜,所以随行走了,朱浩师徒三人外加一个五大三粗的程咬金悄悄下车,准备走的时候给他带些回去。朱浩小心叮嘱身旁盯着小酒馆两眼放光的程咬金:“记住,叫我公子就好了。”“知道了,朱将军!”“程知节!”朱浩忍不住踢了他一脚。“噢,是朱公子!”程咬金马上反应过来,点头哈腰道:“公子里面请!”旁边的店小二见被抢了台词,顿时一脸的错愕。朱浩白了他一眼,带着寇仲和徐子陵两个进了这间名为“醉吴刚”的小酒馆。“上两坛上好的桂花酒,几碟下酒菜。”朱浩随口对店小二道。“是是,马上就来!”不一会儿,小二就先提了两坛酒过来,笑道:“客观真有眼光,我们店的桂花酒窖藏了三年的好酒。保证原汁原味!”程咬金迫不及待的拍开泥封,闻了闻酒香味,点头道:“他说的没错。的确是窖藏了三年的好酒!”“看来这位壮士定是识货之人了。”小二恭维道。“那当然,俺老程地鼻子闻过的酒,从没有错的!几时产的,兑水多少一闻便知!”程咬金傲然道。小二赶忙道:“我们店里地酒从来不加水。我们哪会做那等黑心事。”程咬金倒了几杯出来,自己忍不住先喝了一口,咂咂嘴满意的道:“好酒!的确没加水。”小二笑了笑,到厨房去去了几碟小菜过来。朱浩看了看周围,酒馆不大,只有九张桌子。不过人也不多,除了他们也只有五六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生意比较冷清。“既然是好酒。为何这里生意却这般冷清?”朱浩随口问道。小二苦笑道:“这里是我们老板的祖业,已经开了几十年了。可是前面天津桥边就是董家酒楼,喜欢凑热闹的客人们都跑那边去了。我们这里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哦,原来是这样啊!”朱浩问道:“按说只要你们价格合理,这酒又比对面好喝一些的话,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吧?”小二一犹豫。问道:“客官定是初到此地吧?”朱浩点头,答道:“嗯,来这里办点事。”小二无奈的说道:“公子有所不知,洛阳地头上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帮会。要生意不被破坏就必须找一个有力的后台。我们老板生性执拗,不愿巴结别人。要是生意太好地话,对面就……”说着便朝对面人来人往的董家酒楼撇撇嘴。原来是恶性竞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