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第四,淮青鱼如果都进贡到秦桧一家去了,那么可见天下奉一人奉的不是皇帝,而是权臣,可得让陛下提防着点奸臣篡权。

而现在皇后一看原来是几条大草鱼,不但消除了所有的不满、怀疑,还认为秦桧一家生活清贫,没见过什么世面,才会搞出这种乌龙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田文镜治水

清雍正时期的河南总督田文镜是一个肯下苦功、干实事的好官,在他的任上,也确实干出了不少的政绩。

那时候,黄河开封段经常泛滥,但因为资金缺乏,前任官员往往只是用一些草袋、木料来加固河堤,小的水灾还能应付,而一碰上大的洪峰一准就会垮下来。久而久之,治河成了历任河南总督最为头疼的问题。

田文镜上任时,一场洪水刚刚消退。站在黄河旁边的一个高坡上,看到满目疮痍;回到开封省城,面对满大街的灾民,田文镜暗下决心,一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顽疾。

决心容易下,实际做起来就难了。田文镜召集官员们开会,没人愿意发言。事情明摆着,没钱!治理黄河的大头资金向来都是由户部统一安排和调配,再分拨到沿河各省。可如今国库都被官员们借空了,所谓的拨款就都只能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到达各省财政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就这十分之一也常常被挪作它用,甚至不翼而飞。所以说河要治,首先得吏治,官清了,才能海晏河清。

可吏治这篇文章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每年的汛期可不跟你打商量。要治河,再去和户部扯皮是没用的,只能误事,看来只能指望本省财政自筹这一块了。

可河南布政使站起来一拱手,也还是那句话——没钱!

明面上的理由是因为朝廷兴兵,年羹尧二十万大军征伐青海罗布藏丹增,河南是重要的后勤供应和转运基地。实际上,田文镜心里清楚,这位布政使大人是八王爷的门人,国库通党库,是那个权势显赫、势力庞大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口钱袋子。另一方面,多数河南官员又怎么不打本省藩库的主意?早就将它蛀空了。

朝廷的吏治田文镜有心无力,可河南的吏治自己却还是有权力整治的。田文镜下令,所有在藩库借款的官员,一律按照雍正皇帝谕旨,限期补上亏空。一时间,河南通省官员哭爹叫娘,有说情的,有诉苦的,有告饶的,有抗法的,有耍赖的……但田文镜一个都不宽恕,一个都不通融,几个月后,河南藩库逐渐充盈起来。

田文镜的第二个政策是“乐捐”:所有河南富户,按实力大小自愿向政府捐款修河。不自愿?衙门有的是办法让你自愿,俗话说“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再说了,平时这帮人怎么发起来的,还不是傍着官府做生意。官商官商,没有官员的撑腰,你还能做成什么生意?因此,富户们也都纷纷“乐捐”,这样,治河的资金终于凑齐了。

田文镜召集民工,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将原来草木建成的河堤全都换成了大条石,哪怕是百年一遇的洪峰也足以抵挡了。

这当然是大功。可是那些被他触动了利益的人,都是和京城里的大佬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他们纷纷向上面告状。京城里以八王爷为首,许多官员一起向朝廷上书,弹劾田文镜。

官司打到皇帝那里。雍正皇帝刚毅明断,做阿哥时也曾经到河南实地考察过吏治民情,对于当地的情况并不陌生。但攻讦田文镜的奏章往往写得团花簇锦,文理清晰、言辞锋利,而且攻击的也并非修河的本身,而是弹劾田文镜借修河为名,行横征暴敛之实,并且私动河南藩库,已经影响到年大将军征伐青海的战事了。

说的人多了,雍正皇帝也被忽悠住了。尤其是影响青海战事一条让他坐不住了,雍正登基的争议性很大,朝局不稳,人心不服,底下八爷党的政治势力正在寻机而动,他迫切需要一份赫赫武功来镇住朝局,镇住反对势力,这是当前头等大事。

而田文镜对这些风云变幻的政治却一无所知,他满心以为,自己只要当个好官、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行了,皇上是位明君,自然会对他有所鼓励和褒奖,甚至还会以他为榜样,在全国加快追补亏空、整顿吏治、推行新政的行动。

可令他意外的是,圣旨下来,对他不是褒奖,而是严词切责。幸亏雍正皇帝自诩为孤臣出身,对于清直孤傲的田文镜向来就很欣赏,并没有立即对他进行惩处,而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命他立即明白回奏。

田文镜跪听完旨意,惊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事情竟然被扭曲到了这样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