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从“人“到“房”,这么大跨度的转变对一个女人来说竟然驾轻就熟。

她出过的书涉及建筑、摄影、文化、情感,是个十分能干的女人。

她从1993年大学毕业就进入时尚集团,在时尚的几本杂志都工作过,对时尚旗下的刊物都十分的了解,是这个企业很能干、能起到领导作用的主编。

最近一次见殷智贤是2007年12月,万科公司成立建筑艺术委员会,是万科的一个建筑智库型机构,二十来个人。

因为我给万科做了十年的设计顾问,因此也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

王石选了丽江的悦榕庄请我们去开会,那个酒店每个人一栋中式的小房子,每户都看得见玉龙雪山,好讲究的一个顶级酒店。

请了几个媒体方面的人,殷智贤就是其中一个。

那个酒店离丽江有点距离,晚上大家在酒店的酒吧里坐,殷智贤时间抓得紧,一个个人采访。

我和SOM建筑事务所日本总裁小林聊天,看见殷智贤在做和伊道公司亚太总监的采访。

我开玩笑对小林说:这次会议收获最大的就是殷智贤了,两天采访了二十多个建筑界、设计界、房地产界顶级人物啊!《时尚家居》主编殷智贤086殷智贤在《时尚家居》担任主编也好多年了。

说时间长,其实对女性不尊重,但是她的工作的确做得不错。

她对这个杂志的看法,完全是家居生活触发的。

她说:“《时尚家居》创刊的时候,我们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时尚集团最早创刊的杂志叫《时尚伊人》,接下来是《时尚先生》,小姐和先生成家之后就要有家居。

其实这种说法,表达了人们在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从个人消费转向家庭消费。

《时尚家居》提供给读者的消费视野是以家庭为整体单位的,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关注所有家庭成员的需求。

它和你仅仅照顾好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

”《时尚家居》不是美国的《建筑文摘》那类着眼于顶级豪宅的介绍型的杂志,而是更多地把他们认为有意义、有设计特点的人的家居展示给读者。

殷智贤说:“我们选择报道的是精挑细选出来、能够上我们杂志的案例,对于主人和设计师来讲,都花了很多的心血。

”他们是按照案例的方法在组织文章的,因为国内好多人都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愿意报道他们的私宅,因此组稿不容易。

殷智贤说:“我们找房子的难度其实不亚于超女选秀。

”他们到处找人采访,希望能够报道,并且能够拍照报道。

这样的工作,在国内比在西方国家难多了。

家居杂志好像很容易做,讲时尚的家具,讲灯具,讲名人的家居生活。

但真做起来可不容易,因为这类杂志多,报纸上也连篇累牍地有介绍生活家居的文章。

现在《时尚家居》的内容还是实用、时尚、通俗的家居产品和室内设计,也就是说还是处于通俗阶段,这个阶段在中国还会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

《时尚家居》这样做是针对市场的,无可非议。

长远来说,我倒是觉得,这份杂志应该在目前普及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加入少数高水平的文章和顶级项目介绍,否则会流失一些收入比较高、见识广,甚至是从海外回来的读者。

我自己是《时尚家居》的长期撰稿人,他们要我写的文章还是围绕大家能够使用、通俗的产品。

大凡关于名设计师的介绍,他们还是有点犹豫使用。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4)

我对这份杂志比较了解,是知道他们这份刊物的宗旨、定位和发展方向的。

我也同意他们现在的做法,因为是从市场发展出来的体系,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会定位得更高一些。

088《时尚座驾》封面《时尚座驾》另外一份我经常会写文章的时尚集团刊物是《时尚座驾》,是汽车杂志。

汽车是近年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冲击最大的一个工业产品了。

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往中国市场挤,因此做汽车杂志,一方面是给消费者一个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则是把汽车引申到生活文化的方向去,不拘泥于技术层面,难度是很大的。

最近这几年回国,发现我的朋友们中间有些对汽车品牌比我熟得多。

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