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原本的《黄盒计划》实在算不上高明,接受命令执行这个计划的西线德军指挥官们一直在犹豫。他们甚至包括元首本人都觉得这个计划不太吉利,因为这个计划几乎不允许德国国防军采用在波兰大获全胜的闪电战战术。

在波兰,精锐的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机械炮兵团组成的大军得到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有力支持,旋即突破了波兰守军稀松的防线。装甲兵冲进敌军阵地,拉开了巨大的豁口,常规步兵得以如同潮水一般涌入。

而这套战术如果按照黄盒计划来行动,b集团军的重点突破几乎肯定会撞上进入比利时的英法主力部队。这样一来两军主力的碰撞在所难免,不但代价会极其高昂,而且成败难以预料,而这些都是阿卡多不愿意看到的。即便是英国和法**队受到了损失,他们也可以退回去,沿着索姆河一直到法国北部,把德国人封锁在这个地区,让德军陷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的僵局。

当然阿卡多是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的,但是他需要一个军方的专业人士来替他补全这个计划,进而获得整个军方的同意和执行。这个代言人他选择了曼斯泰因。

曼斯泰因在阿卡多的提示下,拟定了一个叫做《挥镰行动》的作战计划。在这个作战计划里,他把德军的a集团军和b集团军的进攻内容交换了一下:变成了a集团军主攻,而b集团军协助。

如此一来,进攻的主力部队就变成了伦德施泰特将军的a集团军。他们将在阿登高原附近发起进攻,越过林木茂盛的高地,由精锐的装甲部队引导渗透,突然出现在色当附近的法**队面前,撕开色当附近的默兹河上薄弱的法军防线,一路向西直奔英吉利海峡。

而b集团军的部队则对英法联军步步紧逼,让英法主力部队无法回头逃走,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全歼这里面的几十万英法联军部队。

这个计划实在让元首阿卡多喜欢,他和希特勒一样经历过一战时候残酷的堑壕战,亲眼目睹过惨烈的厮杀还有巨大的牺牲。所以他和希特勒一样对快速结束战争充满了向往。于是这一份可以直接击垮英法联军的计划让他心仪已久。很快整个计划就被部署了下去。

不过距离让英法联军北上比利时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于是很巧合的事情发生了。一架德国飞机在穿越比利时边境的时候非常不幸的迷了路,飞机紧急迫降之后才发现正处在比利时境内。

飞机上的一名德**官违反了元首的保密条令,把一整套《黄盒计划》还有密密麻麻的油料弹药补充计划装在自己了的文件包里随身携带。在他被比利时士兵打晕之前,他曾经疯狂的想要把这些文件付之一炬——很可惜他没能做到。

于是比利时军队很快就把这份情报分享给了法**队,因为一旦比利时遭受攻击,法国将有义务出兵进行支援。这份秘密文件证实了法**方的猜测:德国的攻击主力将攻入荷兰比利时等国。

自负的法军总司令,时年68岁的甘末林将军针锋相对,拟定出了反击计划《d计划》,这个计划因为要求英法联军前进防御戴勒河而得名。所谓的戴勒河防线,是从安特卫普向南一路绵延刀默兹河畔的比利时小镇迪南。

甘末林得到了这份情报之后,为了确保盟友荷兰的安全,下令英法联军把防线向北延伸,一直连接到荷兰的布雷达镇。并且一口气把部署在法国北面低地国家的部队从19个师,增加到了整整30个师。

说到这里,知晓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飞机迫降的意外其实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1940年。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让相同的事情根据阿卡多的需要一丝不变的提前两年多发生?

当然不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只不过知道这件事情始末的阿卡多,命令加斯科尔的德国情报部门,原封不动的设计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跨时空骗局。用的是真的情报,用的是真的指挥官,除了少数几个执行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意外事件的真实性。

在通过荷兰境内的情报机构得知了法**队主力北上的消息之后,阿卡多知道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他召集了军队的将领们,部署了一系列的任务之后,为了迷惑法国人,精心的在1938年元旦当天,发表了谴责苏联政府的迷惑性新年祝词。

1938年的元旦,在德国柏林匆匆露了一面的帝国元首阿卡多?鲁道夫就登上了一列特别的火车。对外宣称这一次元首将会去汉堡视察那里的造船厂重建进程,不过这辆列车却在行驶到了路程的三分之二处突然向西南方拐去。

在汉诺威,阿卡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