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 (第1/4页)

152毫米口径最先被排除,这种火炮在kv…2型坦克上使用过,战场表现和口碑差到了极点,射太慢而且会影响坦克的炮塔体积,得不偿失。【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

随后被排除的是1oo毫米口径的火炮,这种大炮虽然预计威力十足,而且可以采用一体装填,射更有保障,而且坦克炮塔体积也可以以进一步压缩,但遗憾的是这种火炮的参考版火炮bs3型战防炮体积实在是太大了,后坐力也让人头痛。

所以斯大林坦克的最终武器选择,确定了122毫米口径的火炮作为这种坦克的选武器,并且在一系列的实验和改装之后,拿出了这么一辆吨位过45吨的级坦克。

可是苏联的坦克技术其实并不是特别成熟,所以这辆is…2型坦克虽然看上去数据喜人,可是依旧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为坦克的重量实在是标严重,所以这种坦克的时实在是不高在良好公路路面上的行驶时都没有过4o千米,越野度甚至在每小时2o千米之下。

而且因为采用的是122毫米加农炮改装的主炮,所以也沿用了这种加农炮的部分设计,其中炮弹仍然使用分装弹药,而且因为内部空间狭小,这些分装弹药在坦克内部的布局简直糟糕透顶。

弹头基本上都放置在炮塔内部,而射装药却都放在地板下面,这对于装填手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装填手必须先把炮弹推进炮膛,然后再弯下腰去打开地板,拿出射装药,直起身来再装填一次,然后闭合炮闩,完成整个装填动作。这样一来,is…2型坦克的战场开火度只有每分钟两,如果不太熟练的话,射甚至可能更低。

但是苏联人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了德国人的坦克优势问题:他们在坦克的三个重要性能上进行了取舍,用自己的理解和战场的需要进行了重新排序:他们认为坦克的火力比装甲防护重要,装甲防护比机动能力重要。

“这种坦克什么时候可以量产?”一名将军皱着眉头看着这辆看上去有些粗糙的坦克,敲打着坦克有些歪斜的挡泥板,开口问道:“我说的是达到每一个月量产1oo辆的水平。”

“将军同志。”叫伊万的苏联设计师很沮丧的说道:“原本在基辅的车床还有工人被德国人截住了,这严重影响了我们这里的坦克工厂重建工作,很多工序我们都只能用手工来制作,产量一直无法满足要求。”

“说重点!什么时候能达到每个月1oo辆的产量?”将军皱了皱眉头,冷哼了一声,显然不太满意这个叫伊万的工程师的推辞:“这可是以我们伟大领袖的名字来命名的坦克!如果不能成为改变战场的级武器,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将军同志!我们会加班加点的生产,可是只能维持每一个月十几辆坦克的生产规模,要想大规模的装备部队,至少我们要等5个月后,美国人的机床设备还有相应的原材料到位之后,才能继续提高产量。”伊万赶紧开口说道。

那将军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他顿了一会儿,才又开口:“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在冬季来临之前,准备好这种坦克3oo辆,我们的反击计划已经被批准了,这批坦克必须按时到位,参与冬季反击。”

“我们保证完成计划!”叫伊万的工程师握着将军的手,拍着胸脯保证道。而站在一边的瓦尔希列夫斯基笑着带着将军远去,继续介绍整个坦克生产车间的其他部分。这里还生产kv…2型坦克还有t…34型坦克,拥有数以万计的工人。

……

7月19日,也就是九天后“我的元,您这么肯定苏联人正在准备量产新型坦克了?而且火炮有122毫米口径?这和现在世界主流坦克炮的口径差别有些大。”保时捷公司的负责人皱着眉头端详着从德国情报部门

在德国国防军军工展会议上,刚刚从间谍网络“蜂巢”得到的情报,由头目蜂箱亲自提交的胶片里,甚至有这种坦克的照片,以及各种参数数据。

德国装甲部队装备总监和前线装甲部队专家代表古德里安被这种坦克的数据吓到了,一旦这种坦克开始服役,那么配合上t…34将完全可以抗衡德国的虎式坦克与豹式坦克的高低搭配组合。届时德国装甲部队的损失将直线上升,损失数量也会让德国无法承受。

“我的元,这个情报如果是真的,我们必须着手应对了。”古德里安皱着眉头端详着苏联坦克的照片,最终开口说道:“我军的装甲部队优势在于兵员的素质较高,配合成熟。这种优势是建立在坦克性能足以保存这些车组成员之上的,一旦损失开始增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