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 (第1/4页)

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阿卡多耳熟能详的另一个时空德军油料储备数量相比,德军现在手里的油料重量仍然比同期多出了整整130万桶。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因为比起同期的德国,德军现在喝油的装备数量更多。

有了这些本钱,德国法本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防冻液,使得德国引以为傲的装甲车辆在即将到来的冬天能够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车况。这样一来德国在防止车辆被冻坏完全无法使用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一切需要做到的准备。

不仅仅烧的油料好了,德国装甲车辆在其他的准备上也做出了自己的准备,比如德国坦克的履带宽度比起当年3号4号坦克来,要宽了两倍有余,新式的履带让豹式坦克还有虎式坦克在泥泞中获得了更好的通过率,也更适应雪地还有复杂路况,这也让德军装甲部队更有信心在冬季向前进攻。

同时做好准备的,还有德军的整整100万吨木炭和柴火,这些物资将随着部队向前推进,保证部队在野外能够生火取暖,或者加热车辆。这些木材都取自波兰还有德国境内的森林,为了准备这些物资波兰境内的林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了一块。原本以德军的准备程度,是不需要木材这种原始物资的,可是德军依旧还是准备了庞大的数量,其中甚至一部分还经过了干燥处理,简直就可以说是连一点儿助力都没有浪费。

这些物资的储备,支撑着德国装甲部队13100辆的各种坦克,还有7100辆的装甲车还有自行火炮,以及39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和摩托车,以及11300门大口径的支援型牵引火炮。530万士兵严阵以待,如果加上同时参战的罗马尼亚军30万人,芬兰部队20万人,意大利部队70万人,以及土耳其的后续部队50万人,德军在东线的地面总兵力超过700万,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比起陆军来,德国空军的准备也绝对可以用完全来形容,4个月的时间里德国空军在工程兵还有战俘的帮助下,为东线整整2万架飞机修建了防冻掩体,这让波兰至乌克兰境内的德军飞机全部都可以在气温下降冰雪漫天的时候安置在屋子里——这个工程连阿卡多都觉得不可思议,德军高层竟然在想笨办法和好计策这两者之间,做到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点子。

另外德国人还准备了飞机的保护帐篷还有切割好的木板骨架,在德军推进到明斯克还有后面的斯摩棱斯克等地区的时候,用来快速建立起前线野战机场。更远的地方德军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只有一份后续保障计划,毕竟根据作战时间的推移,预计攻击到莫斯科附近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春夏了。

因为获取了情报,德国依旧采取了防守势态,接近600万大军在等待着苏联红军的先期进攻,他们虽然没有准备如同波兰境内那种垛口式防御体系,但是他们前线地区准备了大纵深防御体系,尤其以基辅两翼为核心。

同样的,苏联红军也在朱可夫的率领下做着冬季进攻准备,比起德军这种在欧洲地区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来说,苏联红军在寒冷的俄罗斯境内,则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别的暂且不提,就仅仅看苏联常备的棉衣数量,就知道他们对于冬季作战简直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在冬季来临之后,降雪往往伴随着泥泞还有寒冷,这个时候大量依靠牲畜机动的苏联红军部队就迎来了自己作战的最佳时机。骑着战马的哥萨克骑兵将在寒冷的天气下大范围的迂回突击,成为冻得瑟瑟发抖的敌军步兵的噩梦,而苏联人对寒冷更强大的抵御能力,让他们更适应在寒冷的气候下发起进攻。

比起德军部队来,苏联红军的总兵力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在东线整整分三个梯队准备了910万名士兵,这些士兵虽然大部分没有在波兰开始进攻的时候那些苏联红军精锐,可是依旧都维持了1个月以上的作战训练,有着还算不错的基本作战能力。

而经过2个月的拖延,美国援助给苏联的战略物资也从遥远的白令海峡运送到了乌拉尔山脚,这些先进的车床还有加工设备,给苏联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工业能力提升。

为了对抗德军装甲部队在瞄准光学准具上的性能优势,苏联还刻意向美国订做了整整500套原装进口的M4谢尔曼瞄准系统,调校完毕安装在了斯大林型坦克上,以提高其火力的精准性能,赋予其能够对抗虎式豹式这类德国主力坦克的能力。

苏联的兵工企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加班加点为前线的苏联红军提供了超过2000辆的T…34型坦克,让苏联红军在坦克上依旧对德国形成了一定的数量优势——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