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部分 (第1/4页)

原本土耳其的对外政策是和巴尔干的希腊紧密相关的,可是在瓜分巴尔干的过程中,这种良好的两国关系被阿卡多巧妙的巴尔干利益分配给彻底击碎了,土耳其放弃了希腊,换来的是希腊几乎全部的领土统治权。

之后浩烦的统治巴尔干的工作让土耳其军方筋疲力尽,在损失了数万名士兵之后,土耳其依旧没有从纷乱的巴尔干半岛赢取到一丝安宁。但是土耳其政府对于它传统势力影响范围的重视,依旧是前所未有的。

毕竟按照历史关系来看,土耳其帝国对中东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而德国进军中东地区,显然对土耳其的周边势力范围有了实质上的挑衅行为。至少在面子上来看,德国已经把军队开到了土耳其的家门口了。

“意大利人和德国人也是一路货色,竟然占了非洲还不满足,跑到我们这里耀武扬威……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另一名土耳其的将领也跟着说道。毕竟土耳其在几次和德军合作的瓜分之战中,都没有出太多了力,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德国扛枪其他人分赃的轴心国利益分配模式。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记得自己究竟付出过什么了,只是在单纯的为自己不曾得到什么而恼羞成怒。

德国在中东毁天灭地的打法让土耳其肉疼,大部分土耳其军方和政客都认为,土耳其应该让自己的部队南下,占领那些富饶的地区。大家的论调非常一致:“与其让德国那些败家的蠢货毁了整个中东产油区,不如让土耳其取而代之。”

于是就在这个论调影响下,土耳其的军队离开了他们的驻地,开始向南部大规模的集结。这些部队缺乏装备和补给,根本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军官们推上了前线,准备和最强大的敌人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较量。

因为土耳其加入轴心国最晚,也因为土耳其在轴心国内部根本就没有出过什么力,所以土耳其和德国之间的武器贸易也最短暂,最敷衍。整个土耳其为了学习德军,“大量”的采购了德国的武器装备,至于这个数量究竟有多么“巨大”,也只能用“笑话”一词来形容了。

土耳其一共从德国手里采购了4万支步枪,1000支冲锋枪,500挺旧款的马克沁重机枪。这些枪支大约是德军一个步兵军的武器,而且是二线步兵军的步兵武器!当然这还不包括这个步兵军所需要的炮兵武器以及其他的装备。

同样的采购计划,土耳其一共从德军手里买了30辆卡车,4辆装甲侦察车和19辆坦克。而这19辆坦克应土耳其要求,是用最便宜的北非缴获的战利品交货的……总之土耳其在军火采购方面,其实是非常“抠门”的。

一来是土耳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它不像罗马尼亚那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来换取大量的德军装备,也不像意大利那样,工业发达对德国可以出口一些东西。二来是土耳其需要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靠买的也根本买不过来。

正在改变战场态势的新式武器在短暂的时间里层出不穷,比如说防空至关重要的雷达系统,高射炮以及反坦克炮,大口径火炮还有装甲车和坦克。这一切的一切土耳其都完全没接触过,要卖东西没问题,卖家需要大量的人员培训服务和一系列的售后问题。

整个第三帝国的武器生产厂商都在为前线加班加点的生产军火呢,谁有功夫去照顾这么一个麻烦的客户?这可不是战后百废待兴没有市场的销售环境,自己国家的军队都快没弹药了,谁有功夫去开发新客户?

在这么一个买的人没钱没心思,卖的人没时间没精力的状态下,土耳其能得到多少德国原装武器设备,就可想而知了。德国最紧俏的出口拳头产品ME-109C战斗机,在德国和土耳其关系最好的几个月里,也只有8架被半卖半送的运到了土耳其。

现在所有人应该明白了,阿卡多为什么根本不考虑土耳其进攻苏联或者中东的计划,因为事实上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根本就没什么可期待的东西。只要战事一开,土耳其看似强大的军队别说取得战果了,就是守住阵地都成问题。

可惜的是阿卡多虽然对土耳其人的军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但是土耳其人自己却没这么有自知之明。在无数人的怂恿下,土耳其高层终于还是经不起诱惑,下定决心对中东地区下手了。

10万土耳其士兵口袋里装着吃的,身后背着一支步枪,领到几发子弹,就浩浩荡荡的向着边境地区出发了。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在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英军和美军面前,差不多也就约等于零了。

不过这些事情土耳其人可不太清楚,几个土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