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罗瑞卿正带四纵队一部和赤卫队员在火力掩护下,背着棉花、稻草和煤油桶,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到城门口,进行火攻。

拂晓时分,经过激战,上杭城被攻克。俘敌一千多名,缴获枪支无数。

卢新铭乘船逃脱。

战斗中曾省吾随一纵队在爬上杭城墙时不幸牺牲。罗瑞卿听说这个消息后,不禁失声痛哭。

上杭之战结束后,数月来,千里转战的红四军得以休整,各个纵队进行了整编和扩充。这时,罗瑞卿被调到二纵队第五支队任党代表。

一段时期,毛泽东在地方养病,陈毅去中央汇报工作未归。红四军前委领导机关不健全,部队政治思想大为削弱,干部士兵思想出现了混乱。一些干部产生离队思想,不愿在部队,想到地方工作。看到这些现象,罗瑞卿心中忧虑颇多。他想起了毛委员,那时,部队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啊!

9 月下旬,朱德在上杭城太忠庙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目的是想稳定。一下官兵情绪,整顿和加强部队纪律。

会上,罗瑞卿和罗荣桓等很多代表强烈要求毛委员回到红四军前委来。

其实、开会之前,毛泽东已收到通知。但他回信说:我不能随便回来。

但是,当他收到朱德大家的联名信时,还是坐担架赶到前委。

罗瑞卿与许多干部战士心情一样,盼望毛泽东早日回到红四军,重新主持前委工作。他亲眼看到,自毛泽东7 月初离开前委以来,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涣散,不稳定情绪明显增加。当他看到乘担架回来的毛泽东浑身浮肿,身体虚弱,须继续养病时,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10月下旬,红四军一、二、三纵队开往广东攻打梅县。罗瑞卿率部同行。

由于孤军冒进,又没有群众支援,最后失败退出,部队损失在三分之一左右,三个纵队只好缩编。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在攻打虎头沙时牺牲。

命令红四军攻击东江的中央指示是9 月间粤桂军阀“两广事变”①之时发出的,由于交通不便,途中辗转了一个多月,到10月13日才送到红四军前委。此时,形势已变,粤桂军阀混战已结束,但前委仍执行了中央命令。

建国后,朱德谈到了这次教训:红四军第八次党的代表大会后,部队入东江,此次行动失败,原因又是方向错误了。

当时上海党中央命令红四军入东江打蒋光鼐、蔡廷锴,打梅县,配合张发奎入广东的反蒋战争。这个主观主义的命令,我们执行了,所以又遭到失败。

部队受到这么大的损失,罗瑞卿和许多干部战士都非常痛心。血的教训使他们更加觉得红四军离不开毛委员。想到这些,罗瑞卿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

正值此际,陈毅带着中央“九月来信”③,化装成华侨大商,风尘仆仆地由上海来到正在东江松源的红四军前委机关,并立即作了传达。随后,陈毅派专人将“九月来信”送往在上杭苏家坡养病的毛泽东,并转达中央指示,请他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

“九月来信”以及中央指示毛泽东回到红四军的消息像及时雨,滋润了广大指战员的心田。同大家一样,罗瑞卿精神振奋,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11月23日,红四军重占汀州。

11月26日,一病数月的毛泽东来到红四军驻地汀州,重新担任前委书记。

11月2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训,并在12月份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这时,罗瑞卿也被调到二纵队政治部任宣传科长。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已注意到了这个高个子罗瑞卿。其实早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毛泽东注意到了他。当时,由于心情不好,没有和他打招呼。这次,毛泽东主动走向前来说:“你是……”

“罗瑞卿!”

“从哪里来的?”

“四川南充!”

“哦!川湘子弟身材都不高,而你我都是长子,看起来,你比我还高哟,称得上是个长子喽!”

毛泽东头微侧,一边打量罗瑞卿,一边说。随后,毛泽东又问罗瑞卿现在干什么,以前的经历。罗瑞卿一一作了回答。12月初,一、二、三纵队离开汀州开往连城新泉与四纵队会合,进行整训。

无论是行军途中,还是在宿营地。毛泽东天天召集由支队、大队干部和士兵代表参加的各种调查会和座谈会,罗瑞卿每次都参加。会上,毛泽东详细地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