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留侯张良的后人 (第1/2页)

程遐出的主意,石勒自然将执行的重任交到他手里。

程芙年方十二,长得确实是美人胚子,石勒本想着再过个二年,再采摘这朵含苞欲放的鲜花,但现在为了活命,他也只能放弃了。

这正是,大哥命都不保了,哪里顾得上二弟。

程遐心头一喜,这胡寇覆没在即,谁跟谁死,程遐不过是石勒半道上掳来的汉人士子,要不是为了活命,他才不会给石勒卖命。

等到了蓟城,那里是晋国的地盘,他就有机会逃出石勒的掌控,这一次出谋划策,不仅敲诈到一大笔财帛,还能将妹子一起逃离,程遐对自已超高的智商感到无比自豪。

“胡虏,果然都是没脑子的货。”

就在程遐心中得意之际,石勒却又道:“这次你代表为出使,书记佐吏虽然不符合身份,这样你就先升为军中长史,待游说成功,再行封赏。另外,王彭祖既是太原王氏子弟,那就和郭将军是同乡,这一次去蓟县,就由郭将军带人路上保护你们兄妹。”

郭敬听到石勒提到自己,连忙站了出来,道:“遵天王将令。”

程遐心中失望,但也只好跟在后面,道:“谢天王关心。”

有郭敬这个尾巴,程遐到了蓟城就不好逃逸了,单独他一个人还好,但还有程芙在郭敬的手上,看来石勒也是对程遐的忠诚不放心。

私下里策动郭敬和自己一起逃走,这个想法在程遐心里一闪而动,马上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郭敬和石勒那是从小结下的情谊,相当于是结义兄弟,他程遐凭什么能说动郭敬。

确定了谋夺蓟城的主意后,石勒对易水畔的战事也没有那么上心了,相比极难对付的李矩,石勒对拿下王浚更有信心。

这些年与晋国、汉国两边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汉国赵广的部下,那是一个个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就算你占尽了优势,他们也会不依不侥的啃你一口肉下来。

相反,晋国那边看似人多势众,实力强大,但往往都是些渣渣,只要领了一支骑马去蓟城示一示威,王浚这家伙估计就要屈膝了。

——

英雄所见略同。

当石勒临时抢佛脚,将脱困的希望放到王浚和蓟城时,却不知,赵广已经比他抢先一步,早早的在蓟城布下棋子了。

幽州南,范阳郡,涿县。

赵广引中军一路北上,沿途既要石勒留下的杂胡交锋,更要与晋国在幽州的残余势力周旋,这使得他的进军速度无法加快起来。

杂胡不过是一群流寇,要驱散他们不难,难的是这些流寇像大头苍蝇一样,走了又去,去了又来,让人不胜其扰。

而更令赵广头疼的,还是那些首鼠两端的汉人豪强,这些表面上正气凛然的大族,有着传承上百年、甚至四、五百年的光荣历史,他们家族中的一些人,就在汉国为官,而且官职还不低,比如汉国辅政四大臣之一的张华。

张华祖籍幽州范阳郡,张家居说是留侯张良的后代,是真是假反正也分不清了,但张良在两汉时期的名声如日中天,就算是赵广也得罪不起。

“留侯张良,那是高祖皇帝的智囊,是他一力辅佐高祖击败了暴秦,又打败了勇猛无敌的项羽,建立了大汉。”

张华的人品,赵广信得过,但这并不代表张家的人就是忠臣。

事实上,范阳张家的节操在胡虏入侵幽州之时,就已经掉了一地,相比同为范阳郡望的祖家,张家是典型的投机家族。

在幽州刺史王浚那里,张家有投资,蓟城中张家的子弟不下十余人。

在汉国长安,张华已经官至侍中,由他推荐的张家拈亲带故的官员,也有二十余个。

让人称绝的是,在石勒那里,张越这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竟然也是范阳张家的人,这正是四处投资,一处不落。

不管是哪一方势力上台,范阳张家都不会没有关系。

当然,就现在的形势来说,张家的主事人张和看得也清楚,其他各方势力,都只能算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真正能够左右天下大势的,唯有长安的汉国皇帝赵广。

张和是张华的堂兄,还是关切比较亲密的那种,赵广也不好避之不见。

苏愉不幸被刺杀后,汉国长安朝堂上,黄崇和张华已经渐渐成为赵广的左右手,黄崇主要负责晋、吴两国战事,而西边对付诸胡的事宜,就要依靠张华了,比如杜预在凉州一带的战事,就需要张华来统筹。

涿县距离蓟城不远,这次北上击胡,赵广除了要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