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中文版序

本书的日文版正式出版一周以后的6月1日,通用正式依据《美国联邦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希望在破产法院监管下成功重组。过去数十年间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GM)的破产,由于有美国政府介入及事先获得工会和大批债权人对债务压缩、新股转换等的同意,所以没有出现较大的混乱局面。但是,其负债总额高达1 728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其影响巨大,并导致小规模投资人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损失惨重。

今后,通用将在60~90天内实现重组,由新生通用接管。品牌将集中在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等国内外市场具有销售根基的品牌,其他诸如土星、悍马、庞蒂克品牌将被出售或停产。经营失败的萨博被通用剥离,出售给瑞典跑车制造商。欧宝从通用分离后,由加拿大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收购,并已进入最后收购程序。与此同时,通用关闭美国国内14家整车及其零部件工厂,裁员超过2万人,并计划精简近4成的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比通用早一个月、于4月30日按《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的克莱斯勒(Chrysler)则成功实现与菲亚特间的整合。法院于6月10日批准克莱斯勒旧资产移交给菲亚特旗下新公司,并在40天以内脱离破产保护。

美国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此次同时陷入的经营危机主要是由于2008年9月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加剧、美国银根紧缩以及全球汽车市场的迅速萎缩。美国三巨头在2008年合计赤字约超过3 600亿美元,全部陷入经营危机。美国三巨头经营危机的诱因是突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但根本问题则在于长期的销售低迷,这主要由于未能及时企划、开发、投放符合市场需求变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导致销售份额持续走低,并最终引爆经营危机。追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多功能运动车(SUV)、皮卡为主的轻型货车的销售热潮,则可以寻找出其产品战略失败的根源。当时,美国三巨头生产的全尺寸皮卡、大尺寸SUV被25%的高关税所保护,利润空前。到2000年前后,通用和福特(Ford)将此前获得的资金用于扩大控股海外高级车制造商和相关公司,并通过实施折旧租赁、低息贷款,维持轻型货车的销售,但扩大信贷销售的同时却导致过度虚夸授信额度。此后,随着石油价格大涨和全球温室化问题日趋严重,美国汽车需求向低油耗小型乘用车、基于乘用车平台的多功能车(CUV)转型。但是,由于沉迷于轻型货车成功所带来的高利润,美国三巨头其他产品的开发大幅滞后,收购的海外子公司和相关公司也未能有效地开发出应市产品,而且在本次危机中基本都被抛售。

如今的美国三巨头已开始加强小型乘用车、中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但实际重组方针仍是以看好一定收益的轻型货车为主,同时不断加强新产品事业体制。虽然政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强了环保法规,但其前提却是汽车市场的迅速复苏,否则效果甚微。新生通用保留的品牌中包括轻型货车具有优势的雪佛兰和GMC,政府和通用虽然都强调小型乘用车和环保汽车的重要性,但又发现不得不依靠市场根基稳固仍有一定收益的轻型货车。

今年夏季,通用将在美国和中国推出新款中型车“别克君越”。但是,该车型底盘平台开发基地是已经脱离通用的德国欧宝,所以该车型今后的改款等开发体制问题仍不容忽视。在小型乘用车领域,通用对通用大宇的期望值颇高,明年通用大宇开发的小型车雪佛兰·科鲁兹(Chevrolet Cruze)将投放美国市场。但是,通用大宇也苦于韩国经济恶化和主要出口市场萎缩等问题。此外,美国本土开发的新款HEV(混合动力车)也要到2010年以后上市,因此通用主体盈利还有待时日。

在上述背景下,备受关注的就是通用与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间的合资子公司…上海通用。该合资基地年产能已超过100万辆,维持较高利润,也形成了车身开发等方面相关的技术储备。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将跃居全球首位,根据今后的发展情况,上海通用有可能在新生通用集团的全球扩销和开发分工、低成本生产分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持续发展的中国,不仅对新生通用,而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也将空前高涨。不过,随着美国三巨头的败落,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虽说是必然趋势,但今后所面临的课题也将随之产生,本书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