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产业的广泛、竞争企业林立,政府必须明确哪些领域需要大力扶持,而哪些领域又要尽量控制投资。

当前美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危机,将是美国三巨头调整一直以来想改变却屡遭利益攸关方反对而难以改变的遗留成本和从根本上重新确立其竞争力的绝佳机会。从这一点上来看,此次经济危机可能将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维持生存的最后机会。

200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首次超过美国,预计10年之内中国汽车销量也将超过美国。在此背景下,美国汽车产业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力下降、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下滑将在所难免。拥有低廉的汽油价格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以轻型货车和中大型乘用车为主的美国市场的历史性特征作为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壁垒发挥功效的时代已经结束。通过提高汽油税和强化环境法规等手段,美国三巨头的败落也将成为美国市场形成竞争壁垒的推动力,即推动美国市场自行与国际市场接轨、探求新的发展。

美国三巨头的败落危机,促使各企业在招致此危机形成的事业环境不断恶化进程中增强销售竞争力和改善企业体制,从这一点来看,日本汽车制造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展望今后经济复苏和市场回暖后的竞争形势,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发展机会的开端。一直以来,日本汽车制造商都是靠着美国三巨头销售份额减少或者说是战略失策,而扩大自身的销售份额。但是,今后日本汽车制造商要扩大在美国的销售份额,则必须积极参与以美国三巨头为核心的业界重组,致力于美国汽车市场复苏阶段所必需的竞争基础构建、基础设施建设、规格和标准的制定。

随着美国三巨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份额下降,丰田将有望取代长期保持美国销售份额首位的通用。而2009年本田也将与克莱斯勒并肩,跃居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以这些企业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事业已经逐渐开始撼动美国三巨头的事业格局。今后,日本汽车制造商如果想继续扩大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份额,从世界最大的美国市场获得高收益,就急需站在美国本土企业的视角,构筑更加透彻的美国事业战略。

美国三巨头高利润主力扩销车型SUV:通用2007年款Chevrolet Suburban

美国市场萎缩、汽车行业危机突起

美国汽车市场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迅速萎缩,截至2009年1月的年销量跌破1 000万辆,降至957万辆水平,截至同年2月的年销量再次跌至912万辆水平。2007年美国全年实际销售1 600万辆,但时隔仅1年的时间,年销量却大幅下降约40%,锐减600万辆。而且,多数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汽车市场销量降幅高达3~5成,已经严重影响到工厂的开工率。汽车制造商在人事费用和工厂折旧费等固定费用负担沉重的压力下,实际所得利润下降、赤字增加,已经深陷严峻的经营危机之中。其中,美国三巨头的通用和福特2008年10~12月的税前赤字分别高达21亿美元和亿美元;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北美的营业赤字为,丰田2 474亿日元、日产284亿日元。

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经济迅速衰退的导火线是2007年7月引爆的次贷危机。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mortgage loan),指面向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信用程度差、收入低的借款人,提供住宅贷款。银行认为即使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仍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因此在高贷款利率的诱惑下,次贷随着低收入人群购房膨胀而兴起,并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不过,随着二手住房价格下跌、银行信贷额度下调、不良房屋抵押贷款资产迅速膨胀、按揭提供方坏账增加,直接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在过去的几年内,迅速发展的美国汽车市场中的次贷购车销售现象和租赁销售比率逐年上升。据悉,2007年顶峰时期的年度购车贷款项目竟多达约200万起。不过,目前住房次贷危机已迫使新车次贷消费暂停。此外,由于2008年上半年燃油价格迅速上涨,导致曾经的畅销车种轻型货车销量下滑,消费者转而更加青睐小型乘用车。不过,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美国整体经济衰退的刺激下,对失业率上升和就业危机的担心直接反映到普通民众的消费心理层面,并导致汽车销量缩水。总之,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虽然燃油价格开始回落,但世界经济危机自2008年10月以后更加肆虐蔓延,并导致新车年销量锐减,跌至1 000万辆水平。其中,截至2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