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前言:格林山脉里的老太太

有位老太太,独自一人住在格林山脉(the Green Mountains)深处,方圆数英里内不见邻里。夏日的一天,有个陌生人来到她门前,想讨杯水喝。老太太问他打哪来,他说自己住在波士顿。她吃惊地叫起来:“天哪,你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该会多么孤独啊!”在老人家的概念中,波士顿是一个单调、偏僻的地点,全宇宙的中心就在她所居住的历经气候变迁的小木屋里。

其实世上的人都和这位老太太一样。

和她一样,我们都用自己建造的标准、用从自己身上总结出的模式去衡量他人。其他人是否正确,是否明智,都取决于他们是遵从了还是背离了我们已经树立的规范。而全然不管这些标准和模式是否专横独断,是否幼稚可笑,是否建立在极其狭隘的个人背景之上。

千百万中国人毫无思想地、完全机械地夏天脱下冬衣、冬天换去夏衣的行为,或者在皇帝的意志下所有人必须在固定的某一天换装 ,我们不仅觉得可笑,甚至有人为此嘲笑奚落他们。然而在美国和欧洲,成千上万最有修养和最优雅的淑女与贵妇也在那些不近人性的时尚的驱使下,盲目地复制那些奇装异服,盲目地消费。这两种行为之间有区别吗?有所谓的明智之分吗?让我们看看那些奇怪的服装。这些畸形的样式完全破坏了女性的天然美感。这两种做法:中国人是在皇帝的命令下,按照气候变化的规律,在特定的时间里更换自己的衣物;而西方两大洲一半的人口则违背他们的个人品位和美感,接受也许起源于巴黎或伦敦的贫民窟的稀奇古怪的服饰,到底是谁更明智,谁不明智?

我们有必要多一些对外部的了解,少一些狭隘短浅、闭门造车的评论。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以别人看待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自己,情况会好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可以以更高的层次、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自己和他人,如果我们可以用更理想、更标准的人的标准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人,情况就会更好。更宽广的视角不但能使我们的结论更为精确,更加合理,还有更为深远重要的价值:这样做能使人们更加宽容、友爱、和睦相待,信任人们团结、高贵的本质。遗憾的是,现在远远不是如此。

轻易指责中国人远比真正理解他们要困难得多。中西方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很少,非常短暂。我们的信息建立在主观想像之上多于事实,因此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模式的曲解和误会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国人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民族。现实生活比人们的想象更加神奇,对于汉民族的子孙来说也是如此。真诚的研究者更关注于中国人那固定的、凝聚不变的特性,而不是歪曲漫画的中国人和大众所熟悉的那些中国人特性。

本书不是为中国人辩论,不是替中国人表示歉意,不是对中国的批评,也不是为中国人歌功颂德。本书只解释中国和中国人。笔者曾经在中国居留多年,和中华帝国各地、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紧密的接触,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现在,我尝试将自己在中华帝国的感受写出来。我努力描述并解释这个民族生活中的突出特性,论述为什么很多西方人感受突兀的、难以接受的方式,在中国人看来却是自然的、天经地义的。全书建立在客观事实,而非主观臆断的基础之上。我希望能够浮光掠影地向读者描绘真正的中国人。

全书穿插了许多具体事例,希望能够使我的作品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更易于理解。每一个事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不带任何着色和夸张。如果必要的话,我可以给出每一件事例的地点、时间和相关人物的姓名。同样的,书中的插图都完全忠实于事物的原貌,除了照片冲洗的因素外,没有做任何的处理。

中国人身上有缺点和不足的地方,有一些怪癖,更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和令人钦佩的性格特征。在岁月流动中,它们被年轻的一代牢牢继承下去,变化非常缓慢。中国有着光明的前途,中国必将在世界历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谁不深信这一点,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国。

切斯特·何尔康比(Chester Holbe)

纽约,1895年1月1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国行星系(1)

在闭关锁国状态被打乱前,在许多世纪里,中国一直是她自由营造的世界中的中心人物,是这个体系的最终支配力量。她是一颗永恒的行星,是一个强大的、高度文明化的帝国。环绕她周围的是一群满怀钦佩的卫星国。东北的朝鲜、北方的蒙古各盟旗、西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