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等了一阵子,郎中的影儿也没有,让周氏回房,周氏怎么甘心,要谷氏收拾三春,谷氏没顺她的心意。

谷氏这人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子,为了要面子,早早给每个儿子抓媳妇,家里也要过得像个样子,在外面办事也大气,要赢得村人的赞誉,说她只是脾气不好心眼却好,孝顺公婆,她听着舒服,所以就算卖女儿也要让儿子读书,给儿子娶媳妇,吃点儿小亏她也认可,只要村人夸她,她得意忘形。

此刻当着这些人让她收拾三春给别人看热闹,她可不干。

谷氏走到二儿子窗前,听到儿子和媳妇正在说笑,本想去责问二媳妇的怒气,顷刻之间就煞了,陶家这代的读书人,就这个儿子中了个童生,一家子都指望这个儿子大富大贵,中了举,再中进士。

要知道儿子能中童生,转年一定是秀才,绝不会要杨氏这样的媳妇,连个小子都生不出来,干活计不出力,只会哄汉子,就看着她不顺眼,儿子护着杨氏,她不敢造次。

二儿子是一家人救星,他喜欢的,谷氏只得忍。

谷氏对丈夫公婆也是百依百顺,公婆掌家,土地不分,自己的丈夫儿子都读书,地里农活全仗大伯和小叔,没有婆婆降服没人会替她们干活,吃饭要依靠婆婆。

公公是个穷读书的,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父母又早丧,家里原有几亩地,也让他渐渐卖掉吃光了,到二十多岁,才中了个童生,依然是个光棍儿,要聘礼没有,要家业没有,谁肯把闺女送进这穷窝。

真是该他不绝户,终于得了一门儿亲事,就是现在谷氏的婆婆刘氏。

这个刘氏可是个厉害有心计的,她是大户的陪嫁丫头,急着爬姑爷的床,被小姐主子发卖,在人贩子的手里又鼓了肚子,想给人贩子做妾,人贩子的老婆岂能容下她,人家儿女一大邦,往死里打她,她实在忍不了,就偷了人贩子身上的银票和卖身契,一夜跑出三十多里地。

这个时期,是个战乱频繁的年代,人命朝夕难保,人贩子发现跑了人丢了钱,不敢和老婆提银子的事,他也不敢到处乱找,怕遇见乱兵丢了性命。

刘氏逃过一劫,像难民一样流浪,她不敢待在近处,也不知走了多远,就来到旺谷山下河东村,要饭要到谷氏的公公陶渊民这个吃不起饭的光棍家。

陶渊民刚鼓捣好一碗丝瓜汤,两个饼子,咬了一口还没咽下去,这个要饭的就掀开了他的门帘儿。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三十九章 陶家的**。求推荐票,求收藏

陶渊民见是个年轻姑娘,虽然身上脏乱,却有几分姿色,顿时眼睛放光,辘辘饥肠顿时饱胀,对着大饼子菜汤没了食欲,眼里只剩了眼前的美人,陶渊民哪见过什么美女,在他的眼里就是个最美的了。

急忙奉上饼子菜汤,刘氏一天多没吃饭了,战乱时期不敢往城市跑,城市人也都躲到了乡下,她只有要饭,有银子也买不到,要到哪家,谁舍得给她两个大饼子,还有菜汤喝。

这个战乱年代,乡里人更苦,粮食没等收上来,大部分被乱兵抢去。

看着这家很穷,能舍出这么多食物,刘氏以为陶渊民是个好心肠的。

见他把饭给了自己,坐到一边朗朗读书,陶渊民压下眼里的惊艳,装起了正人君子。

刘氏心中暗喜,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曙光。

饭罢,刘氏主动搭搁,她肚子里揣着的不能等,找不到下处到哪里去生孩子,这男人扛锄最合适不过。正穷的说不上媳妇,刘氏又是高丽国进京:白送铜,可中了陶渊民的下怀,心中暗喜,也是到了缘分,刘氏心甘情愿地住了下来。

有银子也不敢拿到明面上花,大家丫环出身,心计了得,连丈夫也不能说了真话,刘氏假说当了块玉佩,得了十两银子,办了场喜宴,剩下的就买了五亩荒地,雇人经管着,也够二人嚼用的。

村里人都羡慕坏了,找了个要饭的媳妇,带来了财帛,后来来了大姑娘要饭,村里的光棍都追着给送吃的,这样的情况河东村不鲜见。

村人只看到了财帛,没人知道肚子里还藏着的宝贝。

陶渊民是个童生,秀才没中上,二十多岁的人,还是有希望的,刘氏满怀希望地做起了秀才娘子。

娶了刘氏,有了饱食暖衣,又贪女色,退却了读书的心。

每天哄得刘氏眉开眼笑,刘氏满足,自己独占一个男人,还是未来的秀才举人娘子。

她的心彻底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