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拿定了主意,和永明商量一下儿,再让柴老做了参考,柴老说:“这个想法不错,厢房不要过高,挡了正房的阳气,不能过宽,免得院子狭窄。”

这就定下了,八间厢房,有四间正房的料足够。

就着这波瓦匠一顺的下来,雨春和郑祥武商量好,郑祥武虽然着急办儿子的事,可他也不能耽误挣钱。

派了永辉找打石头的,找砍树的上山,明天的房子继续盖。

安排好,雨春就开始摆饭,今天的菜更好,猪肉炖粉条,每桌三条大鲤鱼,块肉片肉比昨天量多,这些瓦工恨不得雨春天天盖房子,一说接下来盖厢房、打墙,嘴里的饭差点儿淌出来,张嘴乐的。

这样忙乎几天,雨春的房子圆满交工,找了村里的刘木匠,刘木匠一进门都傻眼了,这得有多少银子,盖这么个大房子,自己这回可赚了。窗户框门框不是他打的,那时他在外村给别人干活,他才回来就被楚离找到。

他的手艺比较好,技术不过硬的,做的窗户门几天就变形,打的家具几天就开胶,宁可多花几个钱,也要顾好手。

刘木匠还带两个徒弟,做好了用料计划,就带着徒弟看木料。

镇上有钱人家开的木材厂,这时代的山林有好木材的地方也是被人包了的,往官府交一定的税金,就有采伐的权利,就像那些好木材如红松,都成了商品。

红松打家具,窗门,是最好的材料,不变形不走翘,做出来什么样十年二十年的都不走样,别的木材做出的窗门就次的很,遇雨水潮湿,窗门就关不上了。

雨春都是前世听见看见的,盖了这么好的房子,窗门也得要好的,想着花了钱投资,利益也长远。

镇上的木材市,马车包送,运来了四大马车,床料,柜料加窗门料,四车才花了十五两银子,比现代的价码,雨春却不知道红松多少钱一米,现代没有用木窗的,用铝合金塑钢等化学材料代替。

反正雨春觉得不贵,这么四大车,雇人到山上去砍,也省不了多少银子。

红松木让人看着就喜欢,雨春喜欢天然的物质,一股淡淡的松香味,挺好闻的。

还有一些白蜡木,用作碗橱,雨春喜欢香椿木的色泽花纹,本木本色,非常好看,也是交代让刘木匠帮她挑的,准备做穿衣柜。

刘木匠指挥徒弟在院子挖了两个浅坑,底下铺了茅草,上边装满了干树枝,点了把火扔下坑:“唿啦!呜!……噼噼啪啪!……”火苗就窜到了半空,随着大火的勐势,他两个徒弟扔了又有半车柴,通红的火炭,离得近了就会烤灼皮肤,看刘木匠师徒三个并不畏缩,在坑上架起几根铁棍,把香椿板白蜡板铺到上边,原来是烤木材,雨春过去是听老人们说过。

做木器的操作过程叫去劲,经过烤制的木材,没有了劲性,做成家具不变形。

雨春只是一知半解的,看他怎么没烤红松木,就问:“刘师傅,这些红松为何不烤呢?”

“这些红松很干,做家具唯一可以不用烤的木材就是红松,劲性小,只要做工精细,不会走形。”

刘木匠一说,雨春才明白,她觉得感兴趣:“刘师傅,哪种木头做家具最易走?”

刘师傅随口就答:“水曲柳,榆木次之,杨柳木做窗门最爱烂,红松做家具也是过过火好,做好的家具长久不变形。”

雨春感叹,门门儿都有科学与诀窍。

收拾干净利落后,已是半月有余,看着崭新的柜,漂亮的床,雪白的屋子。里边照着有钱人家只缺梳妆台,雨春不喜那种东西,直接在高脚穿衣柜上镶了快方形的铜镜,是专门订做的。

雨春也不喜欢铜镜,哪有玻璃的清晰度,什么电器电脑电灯那些好东西是失去了享受的权力,就连最简单,技术含量最低的玻璃镜子都没福消受了,是来到这里最大的缺憾。

少了很多福利,只多了一个好空气,来这里一趟没赚着。

雨春在家里失落起来,是老天爷见她不识举发怒了,派了几个二郎神来找他的麻烦。

陶家的人蜂拥而至,这两天郑祥武往陶家跑了两趟,就说这几个人拜师傅的事,陶渊民听了傻愣傻愣的:一百两,请师傅?没影儿的事。

陶渊民不承认,郑祥武就找陶思国,陶思国一听大怒,以为是谷氏把三春卖了,不打他只字,让他蒙在鼓里,他知道谷氏盼子成龙,敢花一百两银子给几个小子雇武师,他立即就炸毛了,啪把谷氏臭揍一顿,谷氏叫屈。

谷氏一嚎,招来了周氏和陶永福,周氏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