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文化大革命”的狂潮风起云涌(1)

“文化大革命”的狂潮风起云涌,刘少奇无奈、惶惑、愤怒,怆然曰:“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1964年7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思想文化工作的机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彭真,成员有陆定一、康生、周扬、吴冷西。但是,随着“左”倾思想在党内逐步占据统治地位,一大批学术、文艺方面的著作和观点被强加了修正主义等大帽子,遭到公开批判。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说《海瑞罢官》是为右倾机会主义翻案,“是一株毒草”。

一石击起千层浪。

文革五人小组在这种情况下,于1966年2月制定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后来被称为《二月提纲》。《二月提纲》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学阀一样武断和以势压人”,本意是约束文化领域的大批判,不让它进一步发展为###。

3月,按预定计划,刘少奇要出访亚洲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本来出访前,刘少奇提出不带夫人,但外事部门却坚持夫人随访会增加友好气氛,他只好同意。于是,正在乡下搞“四清”的王光美急匆匆赶回北京,准备出访。

这次访问是刘少奇最后一次出访。等他回到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刘少奇说:我最近这个时期对于文化革命的材料看得很少,生了一次病,出了一次国,很多材料没有看,接不上头。

刘少奇访问刚刚回国,被通知马上到杭州开会。

原来,在他出访的这一段时间里,国内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3月底,毛泽东尖锐批评《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如果中央出修正主义,地方要造反”,“要支持小将,保护孙悟空。再不支持,就解散五人小组、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不管哪个省市委!”

——4月10日,林彪、江青主持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经毛泽东审阅修改后作为中央文件发给全党。《纪要》宣称建国以来文艺界“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

——4月9日、1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批判彭真的“一系列罪行”,成立“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以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为成员,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批判《二月提纲》。

——毛泽东在修改《五一六通知》时,加写了几段火药味异常浓厚的话:

中央和中央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这样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动他们的职务。尤其不能信用这些人去做领导文化革命的工作,而过去和现在确有很多人是在做这种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

“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是指谁?

在刘少奇回国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已经定稿,新的“中央文革小组”已经成立,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任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成员有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直接隶属于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

“文化大革命”的狂潮风起云涌(2)

4月24日,杭州会议基本上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并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正式通过这个文件,并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四人作出组织处理。

1966年5月4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会议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