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的传统文明自暴自弃。这种矛盾状态其实来源于民族自信心的不足,它最直接的后果,便注定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进步中却失去了更多。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失落的文明应该找到重新传承的文化血脉。当中华民族解开历史迷雾所制造的民族自悲情结,以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源流交融的大视角来看待曾在国人身上深深打下烙印的中山装时,就会发现中山装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

&&

“他小婶手就是巧。”大娘看着这两身衣服满意地点点头。

“人都到齐了,那咱们给爹娘拜年。”姚长山说道。

不能磕头。所以姚长山和大娘两人站的笔直,“爹同志、娘同志过年好。”

“好好!祝你今年能够上北京;见到*!”姚爷爷笑着说道。

“爹,您这句话实在太应景,现在流行大串联,主席还接见呢!说不定真能见着。”田胜利笑道。

“人家都是小青年,咱这年纪不中了。”姚长山认真地摆摆手道。“我可没那时间。”

“呵呵……大哥你还真当着啊!一句祝福语。”田胜利拍着他的肩头笑道。

“好了,该老三家的了。”姚奶奶笑道。

一家家站的笔直如松,向姚爷爷和姚奶奶拜年。最后是孩子们,“爷爷,今年的压岁钱比去年多耶!”

“笨蛋,其中的一份儿是不再的致远哥他们的。”姚清远敲着几个小家伙的脑袋道。

“哼……谁让他们不会来的,肯定玩儿的乐不思蜀,这钱是我们的了。”姚建远有脸贼笑道。

家里的大人们摇头失笑,也就美上一会儿,很快不就充公了。

“好了,去跟亲家姥爷拜个年,然后一起回来咱们吃饺子,吃完饺子就该上工了。”姚爷爷说道。

“是!”姚家的晚辈们呼啦啦出了姚爷爷家,走上几步就进了姚长海的家,一起给刘姥爷拜年。

“好好!”刘姥爷笑得合不拢嘴,以往过年可是很冷清的,现在吗!他很满足,好热闹。

姚家人给刘姥爷拜完年,然后又一起回了姚家,吃完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上工的梆子声响了起来。

ps:

感谢wangjun1016投的粉红票!!

第158章 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姚长海敲着棒子边走边喊道,“老少爷们儿,该上工了。”

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被个个生产队小队长吆喝声给唤了出来。

而在农场上班三人,放下碗筷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姚长青和田姑爷则去了公社大队上班。

不论多么不想,这大年初一,如约而至,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公社领导要求人们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下面的人就得紧跟形势,真是上级说的容易,一句话而已,可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革”了这个春节的命,下面的人可真是犯难了。

想当年南京国民政府曾试图取消春节,提出以12月31日为除夕,1月1日为新年,1月15日为元宵节,要求“废历新年不许放假”。结果遭到强烈反对,被指责为摒弃传统文化,民间亦强烈抵制。不几年,蒋介石当局不得不承认:“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然而这一年开始了“破四旧”,过“革命化”春节:“移风易俗过春节,大年三十不歇脚”“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初一早晨就动手”。这一次,人民群众被发动起来了。

可是春节不是“坏人”可以拎出来站在台上批斗一番,也不是可以拿来砸了、烧了的“四旧”物件。更要命的是,你还不能把它从365天里清除掉!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春节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春节即将临近,这家伙不躲不闪一副死猪不拍开水烫的样子,大大咧咧的向人们走来,那架势就像在跟人们挑衅: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他好像知道人们在心底里是欢迎它的。

梆子声声入耳,但见家家户户男丁壮劳力都拿着工具慢腾腾地走出来,村里的青石板路早已经被清晨起来的人们打扫干净了。

而现在大家齐聚在打麦场,等待生产队长分配任务。

十个生产小队长围绕着大队长姚满耕窃窃私语,姚长海先道,“一场雪下来。想烧火粪也不成。”

“这么大的雪路都不好走,想进地里都不成。”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