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

姚长海出了家门和其他的社员纷纷朝村口齐聚,头顶着天上的残星就下地了。这时候左右也不过就是凌晨四点多钟光景,村里的老少爷儿们跟着生产队长来到麦田的地界上。蒙蒙的天底下,前面就是一方浅色的麦田。上面好像浮着一层薄雾。麦子刚高过膝盖,沉甸甸的麦穗招手。等着收割。

妮儿和刘姥爷在麦田里找到了姚长海,只不过他们站在田埂上远远地看着,却也能很清晰地感觉到大家心中的那份丰收的喜悦。

丰收直接意味着不饿肚子。

看着沉甸甸的麦穗,社员们心里儿美呀!“满耕队长,看样子,今年的亩产能有四百多斤。”姚满仓乐着说道,这脸上的笑容从麦子抽穗,到一天天的长大,长熟了,就没有落下来过。

应该全村的老少爷们儿这脸上的笑容就没有落下来过。

姚满耕调侃道,“不愧是咱的满仓,看样子今年真的满仓。”

“满仓,这名字起的好啊!”

众人起哄道,姚满仓也不恼,高兴还来不及,谁会计较这个。

大早晨的天气,微风吹来,有点儿凉,“妮儿冷吗?”刘姥爷蹲在地头边问道。

“不冷。”妮儿摇摇头道。

难怪老农们常说:拔麦子起早,离不开棉袄。还要穿上长袖衣裳。一来‘御寒’,二来是麦芒扎,穿长袖夹袄防刺。

“好了,闲话少说,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咱们抓紧拔麦子。就按早先分派的任务,去吧!”姚满耕一声令下,老少爷们一字排开,如猛虎下山似的,冲向了麦田。

“长海,你和你家侄媳妇一组和我们兄弟俩一组,比比看,看谁拔得快又多。”姚满仓挑挑眉,挑衅的看着姚长海和殷秀芹。

姚长海看看殷秀芹,见她点点头,才道,“行啊!”

姚满仓接着道,“先说好了,你们家大黄逮着第一只兔子,谁赢了归谁。”

“行!”姚长海点点头,二话不说哈腰开始拔起麦子来。

拔麦子是每人一耧两眼,俩人一档,前边人拔麦子,后边人捆梱儿,拔到头再挨着垅返回来!

只见姚长海拔麦子,弯下腰,前腿弓,后腿崩,一只手拢过来一绺麦子,攥住,另一只手朝靠近麦根的地方一抓,两只手同时用力,麦子带着泥土就拔下来了,然后朝一只脚上磕一下,黄土四溅,麦根就全都露出来了,把它放在殷秀芹已放好的麦梱上,再去拔下一绺,就这样周而复始。因为一夜露水,麦子因受潮而不扎手,拔起来省事,而且也不容易掉麦粒,当然太阳没有出来也凉快,好干活。

走在前面的人不仅要拔麦子,实际还要打带子,这需要点儿技术,是拔下一大搂麦子以后,再揪下一小撮放在那搂麦子的手中,然后麦穗对麦穗,一拧打成个结,别在那一大搂麦子中间,两绺麦杆分开,然后放在地上,“带子”被压在下面,再放上三五把麦子。后面的人也拔上三五把麦子堆放在上面,找出那两绺麦秆对折捆起来。前后俩个人合作拔过去,身后留下一溜麦捆。

很快就拉开差距了,干的麻溜快的,都是老手,新手就惨了。看他们不停地吹着自己的手。

不用看肯定磨出水泡来了,姚致远今年也加入了拔麦子的主力军中,不过属于新手的他,搭档着姚长山。

与其他菜鸟不同,他可是紧紧地跟在姚长山身后,最后干脆停下来说道,“大伯,来捆麦子,我上前去。”

姚长山停下道,“你行吗?”

“这点儿技术一学就会,我行的。”说着姚致远麻溜的做了个示范。

“那好吧!”姚长山主动让贤。

“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吧!妮儿他大伯。”刘姥爷站在他们拔过的地方不远处道。

“是啊!”姚长山眉眼中有着浓浓的吾家有儿已长成的感觉。

“致哥哥,手疼不疼。”妮儿关心地问道。

“对呀!你看他们停下来的准是手里磨了泡了。”姚长山担心地问道。

姚致远顿住手,摊开双手,“没事,太姥爷、大伯,妮儿你们看没事。”

“咦!这就奇怪了。”姚长山挠挠头道。

刘姥爷则明了,由于姚致远天不亮就出来拔麦子,锻炼肯定不成了。而为了不拉下锻炼,人家心中默念着功法,运转,这样倒使得双手虽不是钢筋铁骨,但是手却没有磨起泡意外之喜,一举两得。

瞧瞧姚晟睿和狗剩两个,不停的停下,除了手上的起泡,还要席地而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